
選舉剛結束,昨天去便利商店買報紙,跑了三家,架上的蘋果日報全都空空如也,不信邪的又跑了二、三家,發現「蘋果日報」像是登了外星人登陸地球照片一般熱門地被搶售一空。隨手買了一份聯合報,回家上MSN後碰到學弟,提到他們昨天到羅文嘉的競選總部去拍照,正讓遇上狂熱選民上台幾乎切腹的情景。當現場的鎂光燈此起彼落之際,在他們按下快門的同時,突然發現自己嗜血的程度,跟他們在課堂上批評的「狗仔隊」幾乎如出一轍。
學弟問我「在那種情況下,該不該拍照?」時,我沒有正面回答他,卻想起了《狗仔隊》這部電影。
《狗仔隊》是由電視影集導演Paul Abascal執導演筒,梅爾吉伯遜監製的作品,故事講述一位男明星博‧賴拉米由於電影大賣而聲名大噪,引來許多狗仔隊拍攝他的私人生活,甚至影響到他的人身安全。在某次飛車追逐中,狗仔隊的車失事撞上賴拉米一家人,導致他的孩子腦部重創。狗仔隊們肇事後不但沒有逃逸,反而拍下車禍現場照片,大發利市。後來博賴拉米覺醒了,以自己的方式,狠狠地教訓了嗜血的狗仔隊……。
好萊塢拍攝的媒體亂象相關電影其實不少,如勞勃迪尼諾的《千釣一刻》("15 Minutes")就是典型「全民狗仔」的範例。原本期待由梅爾吉伯遜監製的作品能夠為這個通俗劇的題材,注入不一樣的氣象。影片的前半個鐘頭十分精彩,將狗仔隊尖酸苛薄的惡形惡狀描述的令人髮指,既寫實又極富戲劇張力,不禁令人懷疑這是某位明星的真實告白(有一幕指出很有可能是老梅親身體驗的故事,容後再述)。然而,到了影片的後段,卻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復仇電影:男主角從一位飽受媒體壓力的明星老爸/丈夫,搖身一變成為馬蓋仙加皮爾斯布洛斯南,不但設計了許多反圈套,讓當初陷害他的狗仔隊們一一走進死胡同,後來還自導自演了一場引蛇出洞,騙過了警方,抓到狗仔隊的頭兒,然後再以英雄之姿出現在萬人空巷的電影首映會上,接受無數觀眾的掌聲與媒體的鎂光燈……。
嗯嗯,獲得空前的勝利。然後呢?沒有了。這部電影只告訴我們,如果你被狗仔隊偷拍的話,不要怕。將上班的外套藏起來,穿上S型的超人裝,然後你就可以再度演出一場美國英雄主義的勝利戲碼。套一句平時我們最常對明星的風涼話好了:「他該不會真以為自己在拍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