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13 Mon 2007 10:36
生活-房間
- Aug 12 Sun 2007 13:47
時光膠卷影展-情書

《情書》是大一剛進電影社的第一部電影。還記得當時有位很會扯的學長,竟然拿它跟另外一部《沈寂太陽年》做比較,這二部八竿子打不著的電影都可以兜在一起講,不禁讓我認同起羅蘭巴特說過的,「文本真的是很愉悅的呀。」
- Aug 12 Sun 2007 12:34
時光膠卷影展-齊瓦哥醫生
- Aug 10 Fri 2007 23:50
不負責任影評:《甜蜜大地》

我看過二部以色列電影:一部是講女兵故事的《莫莉與莎莎》,另外一部就是《甜蜜大地》。《莫》片以二名女兵為出發點,描寫以色列全民皆兵的政策下,柔弱的女性在陽剛的軍事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與挫折。《甜》片則從小男孩Dvir出發,一探1970年代,以色列人民公社裡面的居民的生活狀況與掙扎。
原以為《甜蜜大地》只是另外一部充滿異國風味的外語電影,看完之後竟覺出奇的好看。改編自導演Dror Shaul的親身童年經驗,《甜蜜大地》以唯美的攝影、流暢的剪接、發人深省的隱喻以及引人入勝的劇情,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以色列世界。
- Aug 08 Wed 2007 11:16
相對論:《賴皮之宿》vs《尋找心方向》
- Aug 08 Wed 2007 10:58
謝宇威/一儕花樹下

最近想要參加客家MV比賽
所以找了一些客家歌曲
之前對客家歌曲的既定印象就是,有點俗、有點土,甚至都是拿卡西的調調
但是透過朋友找到一位客家音樂的創作者
他推薦我幾位歌手,要我上網去查他們的創作
謝宇威就是其中一位我很喜歡的創作者
- Aug 07 Tue 2007 19:45
電影相對論:《連體陰》vs《鬼魅》
- Aug 07 Tue 2007 09:25
沈睡的青春-專訪張孝全&郭碧婷(1分鐘版)
- Aug 07 Tue 2007 08:41
颱風

被微弱的晨光照醒,最近睡的很少的我也訝異怎麼那麼早起
看了一下手機的夜光顯示,才六點二十三分呀
這麼尬尷的時候起床,再躺下去也睡不著
索性爬起來看書,《不存在的女兒》
但思緒很亂,昨晚的對話縈頭繞耳
終於可以了解邱妙津在寫《蒙馬特遺書》時
將鬱鬱難息的感覺,蘸著傷口的血倒在文字裡攪和
一股巨大的憂傷和窒息,迷漫在字裡行間
- Aug 06 Mon 2007 19:49
最近
- Aug 02 Thu 2007 11:37
沈睡的青春-中華蓋酷拍貼活動
郭碧婷和張孝全頻頻向金桔粒放電呀呀呀
(有圖為證)
- Aug 01 Wed 2007 23:33
If you fall.
- Aug 01 Wed 2007 10:13
夜夜夜麻

前幾天在Discovery Channel上班的鄭羅傑不斷地跑來工作室吹冷氣
Roger的上班時間很不固定,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是他打游擊的時間
他說反正他就像業務一樣在外面跑來跑去,待在公司裡面大家反而會覺得他都沒在做事
所以有時候乾脆傳簡訊跟老闆說他到剪接室盯剪然後跑到其他地方打游擊
我覺得他被別人問起最多的一句話一定是「啊你今天是不用上班哦?」
- Aug 01 Wed 2007 01:40
電影相對論:南管女子vs石頭夢vs南方澳海洋紀事

記得研二上學期,社會學教授夏曉鵑老師曾到「質化研究」課堂來演講,並且放映了她的紀錄片,《越南新娘在美濃》。那時的我剛開始接觸紀錄片的製作與拍攝,不論是在觀賞紀錄片的廣度與深度,或是技巧上的辨識上皆稱不足。對那部紀錄片的印象不深,只覺得節奏既慢又悶,有點像是用Home video粗製濫造的「紀錄片」罷了。不過對於一位社會學家來說,紀錄片的魅力在於將文字轉化為流動的影像,將觀點的載具從書本紙張轉化成電子媒體。至於優美的構圖與類型化的敘事,似乎不是他們所著重的重點。
- Jul 31 Tue 2007 12:07
第五季瘋台灣,8/2 晚上10點登場

在Discovery Channel工作的好友Roger傳來新一季的《瘋台灣》海報
《瘋台灣》是他管理的節目之一,由於一直被他拿出來說嘴
所以導致工作室的人也都很喜歡Janet,特別是她台語講的比國語還有好的英式中文
帶點土味的洋腔洋調,很可愛
- Jul 31 Tue 2007 03:09
電影相對論:《巴黎二日情》與《巴黎初體驗》

由茱莉蝶兒自編自導,並與亞當戈柏合演的新作《巴黎二日情》(2 Days in Paris),是一部自傳色彩濃厚的女性電影。片中描敘法國女友帶美國男友到巴黎住二天,在這二天當中所發生的奇聞異事。透過美國男友Jack的雙眼,除了見識到異鄉客到巴黎的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之外,也體驗到法國人對於「純粹」的擇善固執。
- Jul 25 Wed 2007 23:17
無知的自卑與自尊
- Jul 24 Tue 2007 17:48
我的左手有個疤

所以 我的左手有一道疤
那不是割腕自殘也不是自殺
那是家貓把我的手腕當紙畫
畫下第一爪,我不痛不癢
蒼白的肌膚沒有起任何的變化
我把貓踢開,揍了牠一下
第二爪下去力道猛勁,頓時我左手發麻
我想起大學時代站在大恩館的大樹旁
對著喜歡的女孩子說我喜歡她
她的微笑令我想起南國的太陽
她的回答讓我跌入北國的冰霜
結果,她發給了我一張卡
然後,我難過的無法自拔
女孩的微笑像貓,答案像爪
我的心像是手脕,狠狠被抓了一下
纖纖細手捧起我的臉龐
暖如春陽卻又冷若冰霜
口中吐出「很抱歉我已經有個他」
口中吐出「很抱歉我已經有個他」
暖如春陽卻又冷若冰霜
纖纖細手捧起我的臉寵
我的心像是手脕 狠狠被抓了一下
女孩的微笑像貓 答案 像爪
然後 我難過的無法自拔
因為 她發給了我一張卡
她的回答讓我跌入北國的冰霜
她的微笑令我想起南國的太陽
對著喜歡的女孩說我喜歡她
站在同樣的大樹下
第二爪下去力道猛勁 頓時我右手發麻
我把貓踢開 揍了牠一下
蒼白的肌膚尚未起任何變化
畫下的第一爪 我不痛不癢
那是家貓把我的手腕當紙畫
那不是割腕自殘也不是自殺
奇怪 我的左手有一道疤
- Jul 23 Mon 2007 00:50
空氣中飄浮著悲傷的鹹
畫面中景,喧囂的城市裡沒有聲音
日景的蒼白有著黑夜的靜
夜晚的氣氛無聲的降臨
降寧
女孩看書的背影是一種氣味
感受到書本透過身體所傳達過來的,孤寂
虛空,是她的呼吸
一吐一納伸縮著虛無與現實
- Jul 10 Tue 2007 03:07
不負責任影評:《變形金剛》(Transformers)

上上禮拜四趁著剛上映的熱騰騰檔期,約了幾位工作室的伙伴們,一同到了國賓戲院,見識了這部「看了預告就想砸錢買票」的麥克貝電影。MV導演起家的麥克貝,鏡頭調度上總有MV鏡頭的做作美學,也就是「畫面大於一切」。只要畫面漂亮、動感、有張力,劇情或是邏輯上有漏洞都可以被接受。因此麥克貝的作品一向是影評人攻擊的焦點。
但是影評人罵歸罵,麥克貝的電影卻是一部接著一部拍,而且成本與野心也越來越大。早期的Bad Boyz系列打下了動作片的良好基礎,《絕地任務》讓飛車追逐戲從提高腎上腺素提升到藝術的境界,與 Hans Zimmer在音樂上的搭配更稱一絕。之後的《世界末日》、《珍珠港》與《絕地再生》皆是大特效與大場面的商業製作,從中便可看出麥克貝在調度真實場景與動畫特效之間諧和感的潛力。
沉寂了二年之後,麥克貝再度推出他的新作品《變形金剛》,一部滿足所有男孩子小時候對「機器人,變身」的想像渴望。近年來「人類大戰機器人」的電影屢見不鮮(如《駭客任務III:最後戰役》與威爾史密斯的《機器公敵》),但是像《變形金剛》這類處理「大型機器人的愛恨糾葛」的片子還真是破天荒。
初看《變形金剛》,會覺得這只是一部單純的動作片。但是打著史帝芬史匹柏監製、麥克貝執導的商業片,或許就不只是動作片了。若說麥克貝的手法一向是「風格化的美國英雄主義」的話,那麼這個特點在《變形金剛》中可以說是收歛了不少。但是在劇情上卻看不到任何的新意,反而見識到雜抄百家的終極之作。
麥克貝成了麥克拷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許多經典科幻電影的情節在《變形金剛》裡像幽魂般如影隨形。是致敬也好,江郎才盡也好,這些橋段出現的偶然性雷同到的令人頭皮發麻。當博派機器人在描述自己如何從故鄉內戰裡逃到地球,回憶的手法幾乎像是《駭客任務》第一集見識母體的翻版,而故事架構更是《ID4星際終結者》的拷貝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