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幾年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電影不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應屬Eric Bress和J. Mackye Gruber所執導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了。奠基於「如果一切可以重來」的假設,《蝴蝶效應》以一個極為誇張的前提(讀日記就可以時光倒流?)大玩時空交錯與平行空間的概念。

由於故事高潮迭起,儘管沒有大明星(當時Ashton Kutcher給台灣觀眾的印象還停留在《豬頭,我的車呢?》的喜劇演員之流)撐腰,也一躍而成該年最受矚目的電影。即便是隔年類似題材的《顫慄時空》(The Jacket, 2005)請來了奧斯卡影帝Adrien Brody和清秀女星Keira Knightley,也不及《蝴蝶效應》當年的成就。

相對照於今年的《時空線索》,如果拿掉風格化的攝影及導演所拿手的,在戰略室裡運籌帷幄的倒述手法,整部片滿是漏洞的時空邏輯和華而不實的時光機器,只能說是金玉其外而敗絮其內。

《時空線索》描述一名菸酒槍炮管制局調查探員道格(Denzel Washington 飾)調查一樁震驚全國的遊艇爆炸事件。FBI特殊探員安佐(Val Kilmer 飾)邀請道格進入特別調查小組,利用FBI內部的高科技衛星重現系統,追蹤案發「四天半前」所有關鍵人物的行蹤走向。在調查過程中,道格不知不覺地愛上一名素昧平生的受害者。透過時空機器的蒐證,FBI順利地抓到兇手,卻無法挽回爆炸案所有受害者的性命。於是他決定抗命,親自回到過去,企圖改變這個「結局」……。

以大量風格化攝影、拼貼的鏡頭剪接,以及倒述型敘事見長的導演東尼史考特,前幾部電影的評價可說是毀譽參半。靠著前幾年《間諜遊戲》與《全民公敵》的叫好叫座,讓人們重新注意這位「史考特」家族裡的另一位優秀導演。但前二年的《火線救援》與《女模煞》似乎令他陷入另外一種創作上的瓶頸。

在《火線救援》(Man on Fire,2004)中,大量廣告標語似的上字手法與MV式的拼貼剪接,像極了在看一首接著一首風格迥異的音樂錄影帶。幸好該片還有達柯塔芬妮的早熟演技與丹佐華盛頓的復仇之心,否則真的只會淪為賣弄手法的電影Pizza。而在《女模煞》(Domino,2005)裡,玩弄影像的野心不減,但故事卻比《火線救援》更欲振乏力。僅管號稱改編自傳奇人物Domino Harvey的真實故事,也難以吸引一般觀眾與影評人的青睞。

所幸,在《時空線索》的東尼史考特重拾《間諜遊戲》說故事技巧,透過眩目華麗的高科技時光機器,重新解構詮釋再一般也不過的爆破動作片。雖然在電影中,慢動作的風格化鏡頭以及飛車爆破一樣不少,但東尼史考特用一種很聰明的方法,重新呈現它不時zoom in/zoom out的獨特鏡頭語言。在某一場科學家解釋「白雪公主」時光機的使用原理時,道格提出他的疑問說「如果《白雪公主》主機所顯露出來的影像時間是一直流動的話,為何影像可以快轉?科學家對他說,那些不是快轉,而是多重角度的快速切換。」聽到這句解釋我不禁莞爾,東尼史考特究竟還是找了一套劇情上的解釋,來合理化自己風格化的攝影了。

雖然我不會因為幾個刻意的慢動作鏡頭,就諷刺東尼史考特的電影像麥克貝的翻版(其實是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時光線索》裡無謂的風格化鏡頭還真的是超載了。幾個丹佐華盛頓出場時的慢動作鏡頭不但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導演是刻意要將道格塑造成悲劇英雄,還是單純的只是想要玩鏡頭語言?

至於在劇情上,搭乘時空機器回到過去改變的類型電影,在80年代的《回到未來》系列可說達到一個極致,之後的電影大都是舊酒裝新瓶的狗尾續貂。然而《時空線索》硬是掰出了另一套理論,用大家都熟知的時空蟲洞原理,輔以幾乎不可能的科技,完成了科幻電影似的「時光機」。光是聽著奠基在物理學上另外一種時光旅行的可能性,就是一種享受。可惜那個假設過於類似《全民公敵》中無所不在的監視系統,好像《全》片的2.0加強版。同樣的戲碼搬演一、二次還好,再發展下次恐有黔驢技窮的負面聯想。

關於時間旅行的說法眾多紛云,莫衷一是。《時空線索》的重點不在於提出更精闢的解釋,而是將那台可以看到四天前的時光機器當做賣點。只是我對英文片名”Déjà vu”小有意見。編導有意無意地想要暗示,我們的生活中之所以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既視現象」,是因為平行時空交疊的關係。但déjà vu的概念在本片並沒有發揮到極致,因為編導並沒有相對地去製造平行時空中,二組對照人馬實踐「Déjà vu」的機會。只有在片尾的時候,藉由第二個時空獲救的Paula Patton凝視著Danzel Washington時,讓Danzel產生一瞬間的恍神,來說明這個現象。原來Déjà vu也只是個點題的賣點,卻不是該片的中心主旨。如此有趣的概念竟然只出現幾秒鐘,不禁讓人替這部電影感到一絲惋惜。

雖然《時光線索》的時光邏輯漏洞百出,但電影以快節奏的方式,讓觀眾在第一時間內,無法去戳破編導所共謀架構出的時光陷阱。唯有經驗完二個小時的聲光刺激後,跟朋友和家人在咖啡廳討論劇情時才會一一發覺漏洞。但,就算抓出電影的Bug又如何呢?電影本來就是人生的Déjà vu。太認真去想,只是徒增煩惱罷了。去享受矇矓記憶的夢,才是唯一的真實,不是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是金桔粒 的頭像
我是金桔粒

金桔粒的電影筆記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