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i-Movie (1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幾年來,泰國鬼片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似乎是越來越高了。從早期的《幽魂娜娜》、《三更》系列的泰國短篇,到前一陣子頗受注目的《鬼影》、《邪降:惡魔的藝術》,到最近上映的《嚇死鬼》(非常鳥的片名)。泰國電影工業正一步步扭轉台灣觀眾對鬼片的接受度與印象。就在日本鬼片式微、韓國鬼片漸漸玩不出新意的潮流之下,泰國鬼片無異給了我們一個新的選擇。


《嚇死鬼》以現代泰國為背景、傳統泰國舞蹈做為戲劇元素,將一項充滿異國色彩的文化活動,轉化成令人膽戰心驚的鬼片橋段。劇情描述一名懷抱著明星夢的少女「婷」,為了爭取成名機會,參與了警方「還原犯罪現場」計劃裡演出被害人的角色(註1)。在她的「演藝生涯」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國名模「明」被丈夫殺害的社會案件。婷為了揣模這個角色,不但反覆觀看「明」生前的錄影帶,甚至還到了案發現場,親自感受「明」被殺害時的恐懼。然而,就在她的角色越接近「明」的同時,卻不曉得「明」的幽魂已經離她越來越近。

(當然,以上的電影簡介並不完整。但是由於本片的劇情過於複雜,難以用精簡的文字描述,只能夠講個大略。)

不論是在氣氛的營造、鬼魂的扮相,以及音效和剪接的搭配,《嚇死鬼》都是以嚇死觀眾為最高指導原則。我特別喜歡「婷」模擬完被害者後,在犯罪現場拜拜時,那些往生的人又一個個出現在她面前。那種陰魂不散的鬼魅,才是鬼片裡頭真正令人揮之不去的恐懼。

除了恐怖氣氛的營造,編導似乎有意在形式上做一些改變。這些改變並非不好,只是似乎沒有「原創」的感覺。當我看到演員撞邪失態,導演即時喊「卡」那場戲時差點吐血。片中疑似膠卷卡住的效果早在彭氏兄弟的《見鬼》第一集的開頭玩過了。以拍片為背景,利用「劇中劇」的方式來詮釋鬼片也非首創,日本導演清水祟早在《輪迴》裡面就已經利用電影與DV鏡頭,做了女主角/觀眾的主客觀的調換遊戲。一方面讓觀眾進入導演的全知觀點,另一方面透過女主角的視野來重建整個事件的發生源由。《嚇死鬼》裡頭的戲中戲卻只是像多拉出來的線一般。無法看出戲裡戲外的戲劇衝突。連形式都嫌老梗了,接下來發展的劇情更是令人感到不奈。前頭的表現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接近結尾的半個鐘頭幾乎毀掉整部電影。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西元2000年,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全球商業與藝術電影市場上大放異彩,不但帶領中國武俠世界進入另外一個紀元,一場檯面下的「武林電影」大會似乎也蠢蠢欲動。西方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開始迷戀港式電影裡的鋼絲武俠(Wire work),並且大量將其使用在主流電影的拍攝。

除了向東方電影的借光借火外,投資者亦同時看準亞洲市場,整兵旗鼓大舉投資亞洲電影的拍攝,特別是「武俠」電影。從何平的《天地英雄》到周星馳的《功夫》,全部都是外眾挹注的跨國合製產物。張藝謀的首部武俠作品《英雄》也在那時順勢而生,從此展開一連串形式大於內容的張式武俠世界。

身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面臨了前幾代導演所沒有的時代包袱(或是解脫),也就是大陸文化開始迅速地市場化。不再替黨國機器與藝術服務,中國電影自從開始往國外影展(特別是歐洲藝術片市場)邁進。這股風潮到了西元1993年來到了最高潮,三位中國第五代導演分別推出自己的代表作: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與田壯壯的《藍風箏》。其中除了《藍風箏》被中國官方禁演,導演田壯壯被封殺外,張藝謀和陳凱歌則是平步青雲至今。

《滿城盡帶黃金甲》改編自大陸知名劇作家曹禹的作品《雷雨》。《雷雨》以三十年代的中國為背景,講述一個大家庭如何在個雷雨之夜裡造成三個兒女慘死,二名妻子發瘋的悲慘故事。這個劇本原本是對於整個中國社會的反封建控訴,在張藝謀的改編之下,卻成了弒父亂倫的深宮秘史。片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典故則來自於唐朝文人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詩》。由於黃巢久試不舉(註:指進京趕考卻常考不到舉人,故曰「不舉」),於是寫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怨懟之氣。

《滿城盡帶黃金甲》一上映,觀眾的反應呈現二極化。可能是因為台灣與中國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政經局勢,以及張導前二部對紅白藍三原色致敬的色彩測試片,導致許多觀眾多少都帶了偏色鏡在看張藝謀的電影(不然眼睛會瞎掉?)但持平而論,我覺得《滿城盡帶黃金甲》並非一部失敗的作品。相對於之前形式主義作祟的《英雄》與《十面埋伏》,《滿》片算得上是最有誠意的宮廷亂倫史詩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到令人屏息的光影流動、一個擁有幸福生活的美滿家庭,在一個美不勝收的世外桃源定居。這一切看似美好的生活願景,卻因為一個男人的介入而破壞了整個平衡。這不是老公尋花問柳的外遇戲碼,也不是老婆年過四十的紅杏出牆,而是一段柏拉圖式的同志精神式外遇,法國女導演Zabou Breitman的最新作品,《他與她的男人》。

一個愛上有婦有夫的男人,這故事放在《斷背山》熱潮的脈絡下或許顯得老梗,但在導演別出心裁的鏡頭下,同志間纖細敏感的心境流轉與與風光明媚的普羅旺斯,都被紀錄在流光殘存的底片光影中,射照著每個人心裡頭那座,曖昧不明的斷背山。

《他與她的男人》描述一個居住在法國鄉間的小家庭。男女主人費德烈夫婦都是熱心善良的模範夫妻。某日,隔壁搬來新鄰居雨果,他們邀請雨果前來做客。一群人酒酣耳熱之際,雨果向眾人表明自己是同性戀,讓原本熱絡的氣氛一下子降到了冰點。

當天晚上,費德烈與雨果二人徹夜長談。雨果談自己的同志生活,費德烈則談論自己的家庭。但費德烈萬萬想不到,之後的生活似乎便以那夜談話內容為世界觀般向外輻射出去,最終竟然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

近年來的同志電影非常多,大部份都以通俗的劇情片模式帶領觀眾進入同志的世界。但《他與她的男人》所處理的不只是單純的同志觀,還有異性戀者對於潛在同志基因的蠢蠢欲動。它不止討論同志之所以為同志的先天因素,亦用佛洛依德的心理學角度,去剖析家庭/父親對於同性戀者所可能帶來的後天影響。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幾年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電影不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應屬Eric Bress和J. Mackye Gruber所執導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了。奠基於「如果一切可以重來」的假設,《蝴蝶效應》以一個極為誇張的前提(讀日記就可以時光倒流?)大玩時空交錯與平行空間的概念。

由於故事高潮迭起,儘管沒有大明星(當時Ashton Kutcher給台灣觀眾的印象還停留在《豬頭,我的車呢?》的喜劇演員之流)撐腰,也一躍而成該年最受矚目的電影。即便是隔年類似題材的《顫慄時空》(The Jacket, 2005)請來了奧斯卡影帝Adrien Brody和清秀女星Keira Knightley,也不及《蝴蝶效應》當年的成就。

相對照於今年的《時空線索》,如果拿掉風格化的攝影及導演所拿手的,在戰略室裡運籌帷幄的倒述手法,整部片滿是漏洞的時空邏輯和華而不實的時光機器,只能說是金玉其外而敗絮其內。

《時空線索》描述一名菸酒槍炮管制局調查探員道格(Denzel Washington 飾)調查一樁震驚全國的遊艇爆炸事件。FBI特殊探員安佐(Val Kilmer 飾)邀請道格進入特別調查小組,利用FBI內部的高科技衛星重現系統,追蹤案發「四天半前」所有關鍵人物的行蹤走向。在調查過程中,道格不知不覺地愛上一名素昧平生的受害者。透過時空機器的蒐證,FBI順利地抓到兇手,卻無法挽回爆炸案所有受害者的性命。於是他決定抗命,親自回到過去,企圖改變這個「結局」……。

以大量風格化攝影、拼貼的鏡頭剪接,以及倒述型敘事見長的導演東尼史考特,前幾部電影的評價可說是毀譽參半。靠著前幾年《間諜遊戲》與《全民公敵》的叫好叫座,讓人們重新注意這位「史考特」家族裡的另一位優秀導演。但前二年的《火線救援》與《女模煞》似乎令他陷入另外一種創作上的瓶頸。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號稱邀請了20位世界級導演、聘用逾50位國際巨星,以巴黎為背景,以愛為主題的《巴黎我愛你》,堪稱近年來少見的大師級短片吧啡。大量的建立鏡頭串連不同主題的巴黎故事,劇情極為簡短,但獨具風格的攝影美術以及大師意念讓這二十個故事串聯對話成一幅眾聲喧嘩的浮世繪。

每部作品皆風格獨具,從黑色幽默到蘿蔓蒂克,龐大而綿密的作者絮語集結而成的竟是交織細膩的人生百態。每部影片都呈現出濃厚的文化背景與從影以來的風格氣味,除了讓觀眾欣賞作品本身之外,還能在光影翻轉中尋找過往作者的影子痕跡。

最喜歡Tom Tykwer(《蘿拉快跑》導演)所執導的那部短片。娜塔莉波曼飾演一位為了一圓明星夢而到巴黎發展的美國女少,在異鄉認識了視障少年的愛情故事。快速風格化的影片節奏,加上學生作品般濃厚的實驗電影味道,把玩舞台上/舞台下/戲劇化/情緒化的聲音表現的曖昧性,突破一般愛情小品的框景,是一部非常非常精彩的短片作品。

另外還有Wes Craven(《驚聲尖叫》系列導演)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讓王爾德在墓園裡復活,以文學藝術拯救一對瀕臨分手的情侶;Gus Van Sant更以語言隔闔的模糊不清,象徵同性之愛的浪漫與距離。該作品頗有向已逝的搖滾歌手寇特柯本致敬的意味(金馬影展今年有另外一部Gus van Sant的作品《超脫末日》,講的也是寇特柯本的故事);柯恩兄弟則以一貫嘲諷的方式,在地下鐵中批判藝術家與作品四目交觸的孤芳自賞。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年的優良劇本出爐時,早就拜讀過鄭有傑的《一年之初》的劇本。只不過在電腦上用PDF看了幾頁,第一段的小胖買彩卷和暗戀女演員的橋段總讓我聯想起朱延平的賀歲電影。而後也就失去耐心,沒有繼續看完後面的劇本。

今年看《一年之初》之前,先看了林書宇導演的《海巡尖兵》,主要演員適巧就是《一年之初》的導演鄭有傑和演員之一黃健瑋。《海巡尖兵》是一段軍中學長與學弟之間觀念落差的故事,相關的劇情相信當過兵的男生一定都感同身受。《海巡尖兵》主要在探討人性,無論你在軍營外的學歷職業貴賤為何,只要你有機會不把一個人當做人看時,人性到底可以殘酷到什麼地步?

《海巡尖兵》劇本簡單,場景也不多,但短短二十分鐘的戲劇張力卻令人看得血脈賁張。鄭有傑飾演一位即將退伍的學長,黃健瑋是一名愛欺負小兵的阿兵哥。一個想要當回正常人的退伍軍人,跟一個剛變老鳥,不把新兵當人看的阿兵哥,以及一個剛入伍還分不清楚自己是人還是畜生的學弟,三人之間的觀念落差在戲精黃健瑋與剛退伍的鄭有傑演來格外生動,也重新讓人思考軍中「不當管教」這四字的真實涵義。

《海巡尖兵》看得是DVD,《一年之初》則是在台北電影節時在中山堂看的(感謝海倫姐姐賜票^^b)。

《一年之初》採用國片少見的多段敘事,描述跨年前夕與元旦二天,五段人生所組合而成的不同故事。五組人物看似無關,冥冥之中卻有某種連結將他們的生活緊密地連合在一塊,並且因為某個環結的改變,造成所有結局的大逆轉。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金馬影展】官方簡介

十分搞笑的成人電影,是《蠟筆小新》導演湯淺政見的第一部劇情動畫長片。

誇張的劇情、後現代拼貼的動漫風格、經過處理的真人照片與卡通交叉剪接的虛實氛圍,外顯且毫不掩飾的性徵圖象(乳房、陽具和小菊花都入鏡了)。無釐頭的搞笑對白搭配意識流的敘事風,讓《心靈遊戲》在搞笑之餘,也增添一股深入探討了日本情欲的文化深度。

《心靈遊戲》在某種程度上,創新了動畫製作的視野。結合二D與三D的動畫技術或許不稀奇,但導演將大量的文化符碼與真人圖像跟卡通人物丟在一塊對話,再加上角色人物的線條大膽而前衛,開頭與結尾快剪接的敘事結構彷彿讓觀眾坐在雲霄飛車上,電光火石間瀏灠角色的一生,以及其間的心念流轉,堪稱一絕。

《心靈遊戲》更突破道德的禁忌,惡搞「以各種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的上帝,搖身一變成為瘋狂搞怪的摩登大聖。腥辣與正經的話題不斷地交錯,創造出一個綺麗而又後現代的拼貼風,象徵日本大量接受外來文化的混種(Hybrids)面貌與衝擊。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馬影展】官方簡介

如果你是衝著《NaNa》裡可愛的宮崎葵,或是漫畫式的可愛劇情,來看《我喜歡你》(Su-ki-da),那你一定會失望,而且是非常非常的失望。因為《我喜歡你》是一部很怪很怪的電影,但我卻很喜歡很喜歡。

影片的節奏很慢,慢到你似乎被銀幕吸了進去,跑到電影裡跟男女主角共同呼吸那段時光每分每秒的空氣般。大量的戶外天空的空景,導演好像在寫日記一般,開頭總是要寫「幾月幾號天氣○」。片中除了男主角用吉他彈的那幾個單音外,沒有任何的配樂。

電影的節奏很慢,劇情很悶,戲也很少,淡的像一杯白開水。然而這種觀影經驗,是除非進電影院觀看否則(在家一定會快轉)無法體會的青春況味。

影片的一開始,是一個近乎日劇般的純愛情節(有什麼比穿著制服的學長坐在河堤邊彈吉他吸引女同學的注意更純愛了呢?)宮崎葵飾演一名深沉的聰明女高中生。頭髮總是直中帶亂,紛亂的瀏海帶些高中女生獨立自主的個性。宮崎葵飾演的優被同學Yosuke的憂鬱氣質所吸引,於是她主動接近Yosuke,表露出喜歡之情卻說不出口。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李安的《斷背山》成功後,現在只要任何導演拍有關於同志的電影,不免都有「題材政治正確」、「一窩蜂」的聯想。儘管有老前輩的壓力,號稱台灣第一位七年級導演的陳正道,還是以同志為主題,拍攝了一部青春與孤獨的美麗電影,《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原名《無伴奏》,曾獲2004年的新聞局電影長片輔導金。《無伴奏》講的是一段奇幻的音樂愛情故事,描述一位只要聽到音樂,身邊的事物便會產生變化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得志的樂團。二者揉合夾雜在一塊,頗有日片《NaNa》加《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組合,十足商業電影的樣態。

拿到輔導金二年後,在經過一連串的商業案子與拍攝完第一部類型電影《宅變》,並且在票房上得到不錯的成績,陳正道開始思考自己下一部電影的走向,如果再依《無伴奏》的格局去走,只會是另外一部美麗卻通俗的愛情電影。如果故事本身無法感動自己,那勢必也無法感動觀眾。於是,陳正道決定更改故事,請來電視劇《危險心靈》的編劇之一王紀堯重寫故事大綱,以星系為象徵意義,創作出一個世紀交替的三個年輕人,探索自己青春、慾望與未來的愛情故事。

《盛夏光年》的故事圍繞在二位男主角,正行與守恆身上打轉。他們二人小時候,因為老師一個約定而結交為朋友。在青澀的成長過程中,二位男孩看似單純平凡的生活,開始產生莫名而強烈的同性情愫。兩個人的曖昧關係直到女主角惠嘉的出現而開始出現變數。在同男異女的愛情遊戲裡,掙扎糾葛的青春之歌於焉開始……。

僅管電影長度不長,演員也不多(只有三位)。但我不得不說,《盛夏光年》是今年夏天看起來最舒服的國片之一。久雨不晴的鐵灰城市、憂鬱淡藍的路畔街光,整部電影的色調是個隱喻;潮濕的城市也是一種隱喻,象徵那種流動在人的血液裡極為不安卻又無法控制的狂潮,在守恆、正行與惠嘉三人間流篡。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前幾天看到一則電視新聞:一名模特兒在走秀之際,不慎在伸展台上跌個狗吃屎。事後那名模特兒立刻站起身,在世界各地時尚記者的攝影鏡頭下,以略為尷尬卻又專業的微笑回應自己的窘樣。美與醜二個極端的對比,似乎在短短的摔跤秀裡瞧出了一絲端倪。

昨天跟朋友看了《穿著Prada的惡魔》,發現美醜之間的拉鋸戰不只存在於衣褲裙鞋的表面工夫上,時尚界裡的勾心鬥角才是最引人入勝的殘酷叢林。

《穿著Prada的惡魔》描述一名大學畢業生Andy來紐約找工作,碰上一名女魔頭上司米蘭達。長官的冷酷無情與百般刁難讓初入社會的Andy萌生退意,但在友人的協助之下漸入佳境,甚至得到米蘭達的賞識近而成為她最信任的貼身助理。然後就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Andy卻發現自己的價值觀開始改變,而這一切讓原本愛她的人逐漸遠去。事業與親情的抉擇成為Andy現下最重要的課題……。

這部電影應該是今年暑假以來,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好作品。在好萊塢這個以追求時尚、創造話題為歸臬的大染缸裡,繞著時尚主題的電影可說是多不勝數。但《穿著Prada的惡魔》卻以一種極為犀利的幽默感,去嘲諷這整個人工製造的浮華世界。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研二那年冬天,我修了一門「電視實務課程」的課程,期末作業的要求是做出一則人物側寫(Feature Story)的新聞。經過幾番提案討論,我們那組決定訪問一位曾經得過殘障奧運金牌的原住民鏢槍選手做為我們的主角。為了拍攝他的故事,我們跑到文化大學採訪他與教練,還回到他的老家:高雄縣三民鄉,拍攝他的家人與朋友。山上的空氣,原住民的熱情、教會的歌聲、純樸的生活作息……一切都讓在都市住慣的我們,身心得到一個短暫遠離塵囂的時光。

看完楊力州與張榮吉導演的《奇蹟的夏天》。突然間,我好像又回想起三年前,到高雄縣三民鄉那個小小的部落裡,拍攝那群可愛的居民的甜蜜景象。

看《奇蹟的夏天》之前,我參加了一場二位導演的座談會,並且看了十九分鐘的片花。由於這部紀錄片的發想源起於某個運動品牌的案子,短短幾分鐘的宣傳短片自然是極盡花俏之能事,三D動畫圖卡CG火力全開,感覺不像是在看一部紀錄片,而像是一部以運動為背景的廣告。片後,楊力州導演為這花俏的版本做出解釋,他說電影所呈現的是更真實的過程,片花只是吸引觀眾進來的一個版本,不論在影像風格或是劇情敘事皆不能代表電影本身。言下之意便是希望觀眾能夠走一趟戲院,親身體驗那個奇蹟的夏天。

楊導演說的沒錯,片花與正片的風格的確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果說片花的時尚感是一位嬌豔欲嬌欲滴卻距離疏遠的美麗模特兒,那麼正片本身就像是長相中上卻有親切感的溫柔女孩。

《奇蹟的夏天》描寫花蓮縣美崙國中的一群國中生,如何在升學壓力與踢足球的興趣之間去找到平衡點。他們一群大男生朝夕相處,造就情如兄弟的友誼。為了在畢業前給即將結婚的教練一個驚喜,他們決定好好的打最後一場球,贏得冠軍,一踢定江山,並且決定自己的未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去年六月,我正忙著撰寫我的畢業論文,主題是「跨國合製的國片」。由於台灣這幾年來,跨國合製的本土代表是《雙瞳》,所以我約了製片黃志明,請他談談製作「跨國製片」的心得與甘苦談。

當初為了研究《雙瞳》,我幾乎搜括了市面上所有跟電影相關的書籍與周邊商品,還跑到政大看了楊力州導演替電影拍攝的幕後花絮紀實《過境》。透過楊力州的鏡頭,我認識了黃志明先生,而他本人也如紀錄片所呈現出來的一樣:一位台味十足卻又擁有獨特商業眼光的製片。當時黃志明正在製作另外一部大預算製作《詭絲》,卻還是抽空跑回「第九單位」的辦公室接受我的訪談。由於製片誠懇大方的個性讓我對這部電影產生了好感,因此自去年便一直關注《詭絲》的動向。

《詭絲》是《雙瞳》的編劇蘇照彬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商業科幻片。蘇照彬之前的作品以劇本為多,比較知名的如《運轉手之戀》、《三更2之回家》與《雙瞳》。他第一部執導演筒的作品《愛情靈藥》是一部北野武式的性愛狂想喜劇,以多線敘事風格描寫一般人對於性的看法。雖然與商業市場構不著邊,倒也看得出他在打破傳統喜劇敘事上的野心。

理工科系背景的蘇照彬,讓他對於揉合科學知識於劇情的功力勝過一般的編劇。行政院新聞局連續二年的優良劇本獎,蘇照彬都是榜上有名。《穿隧》和《絲》二部作品以大量的物理科學知識為基礎發展出的科幻情節。蘇照彬的努力不締在台灣這塊科幻類型電影極為缺乏的土地上,注入一股可能性。

只不過,好劇本是一回事;把劇本拍成電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怎麼辦?我對日本鬼片越來越沒有信心了。

不曉得是日本鬼片的素質走到無法創新的瓶頸,還是台灣片商引進的都是較為劣質的鬼片。這幾年看日本鬼片下來,竟覺得每下愈況,一年不如一年。

大概從《咒怨》開始吧,就再也沒有令人滿意的鬼片作品。伽椰子大姊跳躍時空的無差別殺人雖然引起好萊塢的注意,改編重拍成了《不死咒怨》,但酒井法子主演的《咒怨2》就完全陷入一個不知所云的狀態。不論在情節或殺人模式上幾乎與第一集如出一徹,毫無新意。除了"死"小孩俊雄推屍體的部份稍微有點加分,其他橋段都乏味可陳。

(不過好萊塢版的《咒怨2》也已拍完準備上映,二集導演都是怪叔叔清水祟。到底第二集會怎麼搞?拭目以待)

再來的日本鬼就是一連串的災難。打著「還是日本的鬼片好看」的Tagline,酒井法子擔著「鬼后」的頭銜,主演的另外一部鬼片《予言》,看完之後冏rz的程度幾乎破錶。片中鬼嚇人的恐怖度不夠高就算了,模仿《蝴蝶效應》情節的拷貝貓更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編導們一廂情願地讓劇情走向親情倫理的大悲劇結尾,卻忘了觀眾並不是白痴。當三上博史演的很用力,想將女兒救出即將被大卡車撞上的車裡,觀眾卻在底下罵聲連連,很想跳起來大罵「你把車子開走不就好了嗎?」的混蛋劇情。就算片中累積再多親情離別的感人元素,得到的也只不過是笨蛋老爸的噓聲罷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我是一個很愛看鬼片的人,任何類型的鬼片我照單全收。今年台北電影節因與這部網路上討論的沸沸揚揚的《邪降:惡魔的藝術》失之交臂而扼腕。還好國內片商最近引進,用極端血腥的宣傳手法打算挑戰觀影態度一向保守的台灣觀眾。我則很榮幸成為試驗品之一。

看完之後,嗯,說真格的,第一次胃裡有翻攪的感覺。

我不怕看鬼片,一來可能是膽子大;二來是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幕後製作特輯。在早期沒有DVD的時代,所有相關的電影幕後花絮都必須等在電影上映前後的電視宣傳、或是專題製作「電影特效」的節目才看得到。由於對於幕後花絮的喜愛,形成我日後在看任何電影時(包括恐怖片),都會試著去解構該場景與特效。當生產過程的神秘感被除魅化後,一切的牛鬼蛇神、滿天神佛對你來說,就只剩下道具、血漿與電腦特效了。

不過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虐殺片發展至今,能死的死法,大概銀幕上都曾經有人死過了。上大學時,有段時期非常喜歡看B級片,只要看到不知名的演員拿起菜刀往另外一名演員的左耳削去,噴出大量血水,我就會抱著電腦瑩幕哈哈大笑。或許某些肚破腸流的畫面偶爾會讓我心驚一下,卻也嚇不了我。因為我看過幕後花絮,知道說「那些都只是豬肝豬腸罷了,沒啥好怕的。」

前陣子,看了號稱低成本、小兵立大功的虐殺情色片《恐怖旅社》("Hostel")。該片行銷做的極好,預告片完全挑起觀眾對影片的好奇心。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原本期盼能在電影院裡看到頭皮腳掌滿天飛,抱著爆米花哈哈大笑的我,看了這部片卻完全笑不出來。《恐怖旅社》描述三名學生跑到歐洲去玩買春,中途被歹徒色誘到一個虐殺工廠,讓有錢的大爺們買賣人肉供其屠宰。故事簡單到不行沒關係,反正觀眾進戲院本來就不是來看「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忠教孝。但是該片的血腥程度竟然比他的預告片還要PG-13。預告片至少給了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電影卻是極盡所能的借位、靠剪接去避掉許多血腥鏡頭:該剪的腳指頭不剪,只聽到主角坐在椅子上哀嚎。當屠夫拿著圓月彎刀在被害人眼前陰森地笑,下一秒鐘就發現被害人躺在地上爬行原來腳筋已經被剪掉了。被剪掉的還不光只是男主角的腳筋,還有他腳筋被剪掉的畫面也跟著被「剪」。然後,整部片剩下大量的借位、逃亡與不知所云的救贖。套一句該片的tagline, "Welcome To Your Worst (Movie) Nightmare "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沒有花俏的片名標準字,也沒有像極B級片的怪獸尾捲小女孩的海報。這張一家人看著鏡頭微笑的甜密,是我在看完《駭人怪物》之後,唯一能夠撫平心裡沉痛的照片。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韓國導演金基德因為批評奉俊昊所執導,頗為叫好叫座的電影《駭人怪物》,被影迷批評沒有「前輩的雅量」後,竟向媒體發出新聞稿,除了向導演奉俊昊致歉外,還表明自己萌生退出影壇的意思。

姑且不論這則新聞是真實亦是炒作,金基德與奉俊昊的作品風格本來就是天南地北。一位是崇尚極簡風格的藝術家,一位擁抱市場的商業導演。拿東來說西固然不妥,但說要退出影壇,這話大概睹氣的成份大於實際作為吧。

而《駭人怪物》又究竟何德何能,能讓這位韓國極簡派導演看了大動肝火?新聞登出的隔天,我看了《駭人怪物》。嗯,該怎麼描述這部被金基德討厭的電影呢?我想,這應該是我今年度看過,最有意思的怪物電影了。

警告:以下文章有雷,不想被雷炸到的請勿繼續往下看!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到戲院去看了三遍,《馬奎斯的三場葬禮》。前二場是看試映,第三遍看是自己掏錢到電影院去看的。


看了三遍《馬奎斯的三場葬禮》,每一次獲得的東西與感覺都不同。就好像用馬賽克的碎片去拼圖一樣,每次拼出來的都是不同的樣貌,就有如電影所釋放出來的魔幻氛圍般,我以自己主觀的身份,出席了異鄉人馬奎達斯的三場葬禮。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是由《靈魂的重量》("21 gram")的編劇Guillermo Arriaga執筆,由好萊塢老牌影星湯米李瓊斯首度執導的作品,描述一名叫馬奎達斯的墨西哥偷渡客,在荒漠裡被一名邊境警察Mike Norton誤殺身亡。為了避免事件鬧開,德州警方與邊境警察決定掩蓋實情,不調查這起槍殺案,將馬奎達斯的屍體草草埋葬後結案。但這個舉動令馬奎達斯好友Pete(湯米李瓊斯飾)十分不滿。他藉著自己的力量追查出Mike Norton,然後綁架了他,脅迫他挖出馬奎達斯的屍體,帶回他的家鄉埋葬。整個故事就在載屍回鄉中展開其魔幻寫實的贖罪之旅。

習慣Guillermo Arriaga敘事手法的人,一定對於片中意識流的交插剪接絕不陌生。在《靈魂的重量》裡我們便清楚地感受到Guillermo Arriaga以極為細膩的人性衝突去串聯出一幅令人心攝的浮世繪。或許是導演不同的關係,在《靈魂的重量》裡,多線敘事配合強烈的影像風格,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語言。而在《馬奎斯的三場葬禮》中,導演湯米李瓊斯以極為平穩的攝影風格,藉由意識流式的交插剪接,沒有過場鏡頭讓現在與過去不著痕跡地交合在一起,不但替整部電影增添了幾分魔幻寫實的意味。,亦織成一幅乍看紛亂,實則隱含強烈情感的史詩敘事片。

在西洋戲劇裡,常以一個人的死亡當做開頭,再從死者的角度出發,藉由他們身邊人們的情緒反應來檢視大千世界裡的生活百態(從《六呎風雲》到《慾望師奶》都是)。本片為做四個章節:「馬奎達斯的第一場葬禮」、「馬奎達斯的第二場葬禮」、「旅程」,以及「馬奎達斯的第三場葬禮」。雖然說在展開旅途前的三分之一,影片沉緩的步調幾乎令人昏昏欲睡,然而許多巧妙伏筆在這當下悄悄埋下,讓旅途(The Journey)後的三分之二變的好看起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衝著《我的野蠻女友》的導演郭在容的名字,買了他的姊妹作《緣起不滅》的DVD。買了很久卻一直沒有時間把它看完。第一次只看了幾分鐘,聽到「卡農組曲」覺得老梗就把DVD關掉了。第二次再看才發現這是一部催淚至極的感人之作。

我知道韓片既商業又灑狗血,觀眾的眼淚是既廉價又不值錢。俗話說的好,韓片有三寶:血緣癌症醫不好。韓片的類型其實就像他們整型診所的Menu一樣,他們習慣將老梗的東西一拍再拍。不論題材為何,故事裡總是有一個工整的公式讓你套用,導致許多韓片看起來多大同小異(這種現象在韓國鬼片特別嚴重,人格分裂的twist已經老梗到恐怖卻還是有導演樂此不疲。不過這篇並不是在講鬼片,表過不提。)

雖然韓片的老梗一堆,但厲害的是:他們就是能夠騙你到戲院,把所有老梗的戲重新再拍一遍,同樣可以騙到你的淚水與笑聲。

看《緣》片之前,特地到電影板上去做了功課,卻得到一衛生紙的答案,因為幾乎每個網友都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這不禁令我想起數年前跟二位女同學到絕色影城去看《有你真好》的觀影經驗。當曲終人散之際,我的處境只有二個字可以形容:尷尬。一電影院吸鼻子的聲音比吸可樂和燒酒螺的聲音還大就算了,前後左右四面八方的女觀眾全變成了淚人兒,哭聲有如杜比5.1立體音響外加THX重低音環繞,把你當隱形人般不顧形象地在一旁嚎啕大哭,自己眼眶乾乾站在中央突顯著我的冷血。自從那次之後我就發誓絕不和女生去看催淚片,以免自討苦吃。

學聰明的我,買了《緣起不滅》的DVD自己回家看,看完二個小時下來卻是一個老男人咬著手帕在房間裡嚎啕大哭(←太誇張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很久以前就在蘋果電腦的預告片網站上,看到《厄靈陰宅》("Darkness")的預告。當時就一直期待台灣的片商能夠進這一部片,不完全是預告片的關係,而是因為我一直很喜歡Anna Paquin。

1982年出生於加拿大的Anna Paquin,12歲便以《鋼琴師與她的情人》("The Piano")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那時Paquin上台領獎打嗝連連的有趣畫面,相信是所有觀眾的共同回憶吧。除了《鋼》片的純真小女孩外,《返家千萬里》("Fly Away Home")裡早熟美少女也深深擄獲我的心呀。在Mark Isham編寫的悠揚小提琴聲中,小Anna駕駛著「鵝媽媽」號飛機,帶領著一群加拿大野雁穿越群山萬嶺回到自己的棲息地,成熟內歛的演技更加讓人對這小妮子印象深刻。

很巧的是,這禮拜台灣同時上了兩部Anna Paquin所主演的電影:《X戰警3之最後戰役》以及《厄靈陰宅》。由於對後者我期待以久,再加上上映廳數不多,因此就搶了禮拜五晚場的頭香,一睹為快。

《厄靈陰宅》敘述一個搬到西班牙的家庭。由於父親得到了亨丁頓舞蹈症,因為常有情緒不穩定的情況發生;母親是一位勞頓奔波的醫院護士,常在家庭與工作中二頭燒而略顯老態。Anna飾演一位正處於叛逆期的少女,對於家人的一切原本陌不關心。但是搬到新宅後,一連串的靈異事件讓她擔心起弟弟保羅的安危。由於父母親的忽視,Anna決定自己找出這房子靈異事件的源頭,卻因為碰上40年一次的日全蝕而再度召喚出陰靈,令多年前六名孩童慘遭殺害的悲劇再度浮上檯面……。

講老實話,我很失望!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須知:
注意!本文分為「雷區」與「非雷區」。若不想知道關鍵劇情與結局者,請勿反白空白區域,以免誤觸詭雷。

<---我是本文開始的分隔線我是本文開始的分隔線我是本文開始的分隔線--->

或許被台灣片商的取名規則養壞了胃口,好像凡類型片者必掛上「終極王牌」等神主牌位才感覺夠味,以致於初聽《國士無雙》,會一頭霧水搞不懂這是何種類型的電影。不過在現今神鬼當道、王牌當家的亂世之中,《國士無雙》若循原名《王牌咖哩飛》,或許只會成為被類型片名洪流淹沒的無名小片,永世不得翻身。而念起來土土的「國士無雙」,隨著密集宣傳不斷曝光地叫著叫著,原本繞舌的片名,慢慢的也變得親切起來。

話說,國片已經沒啥類型片了。礙於資金挹注的困難與類型片市場難與好萊塢競爭,大部片的國片導演仍然傾向文以載道,以較低成本的劇情片做為一抒不平之嗚的發聲管道。

然而這幾年來,國片市場結構物換星移,導演筒逐漸由新浪潮電影導演的手中,轉移到新一代的年輕導演:他們自出生,就接受影像世代的薰陶,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只想拍出有趣的作品。或許在人性刻劃上尚嫌不足,但對於鏡頭的掌握與影片的節奏感,卻和老一輩的電影人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與作法。然而,處於MTV世代的年輕人對於處理起畫面的張力,雖較老一輩的電影人得心應手,但空洞乏味的戲劇內容與扁平的角色性格卻也成為這代新銳導演的共同問題。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kinseyposter.jpg如果說佛洛依德是用微觀功能論去探討兒童時期對於性的不滿足引發成年期的性變態行為,那金賽無異是以鉅觀的結構論將所有為社會所排斥禁錮的性犯罪給除罪化了。

或許是大眾傳播媒體錯誤傳播吧,許多跟我同輩(六年級)的朋友們都曾以為「金賽」博士是位「女性」。這個誤解可能要追溯回到十幾年前,某個頗受歡迎的節目主人翁「金賽夫人」吧。不過,儘管「金賽」博士本尊是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但「金賽夫人」對於支持性研究的熱忱,倒也是巾國不讓鬚眉。

《金賽性學教室》由連森尼遜飾演傳奇性的性學大師金賽博士,描述他致力奉獻於研究人類性行為的傳奇一生。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全球皆籠罩在戰後復建的低迷氣氛裡,美國也不例外。封閉的社會讓民風更為保守,談論「性事」幾乎被視為是低調隱晦的邪惡一般。金賽博士生長在一個極端閉鎖的基督教家庭,自小便體弱多病。牧師父親原本希望金賽當一名工程師,但少年的叛逆讓他違抗了父親的旨意,反而投身昆蟲研究,專長物種是「蠳蜂」。

在研究蠳蜂的過程中,金賽發現每隻蜂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不禁讓他體認到,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單一的生物行為。金賽將這個體認延展到對人類世界的研究,既然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與特異性,那麼「性行為」本身絕無可能只是單一行為,自然也有它生存的其他姿態。

有了這個體認後,金賽投入對性行為的研究。首先他發現,當時美國坊間所出版的「性教科書」,全部都是根據過往錯誤的經驗法則,以及在宗教的約束下撰寫而成,沒有任何的科學信度。為了累積臨床資料,金賽向外尋求資金,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遊走美國各處進行性行為的田野調查,男女皆然。並且在大學裡開設性教育課程,提供學生免費的性咨詢。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