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泰國鬼片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似乎是越來越高了。從早期的《幽魂娜娜》、《三更》系列的泰國短篇,到前一陣子頗受注目的《鬼影》、《邪降:惡魔的藝術》,到最近上映的《嚇死鬼》(非常鳥的片名)。泰國電影工業正一步步扭轉台灣觀眾對鬼片的接受度與印象。就在日本鬼片式微、韓國鬼片漸漸玩不出新意的潮流之下,泰國鬼片無異給了我們一個新的選擇。
《嚇死鬼》以現代泰國為背景、傳統泰國舞蹈做為戲劇元素,將一項充滿異國色彩的文化活動,轉化成令人膽戰心驚的鬼片橋段。劇情描述一名懷抱著明星夢的少女「婷」,為了爭取成名機會,參與了警方「還原犯罪現場」計劃裡演出被害人的角色(註1)。在她的「演藝生涯」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國名模「明」被丈夫殺害的社會案件。婷為了揣模這個角色,不但反覆觀看「明」生前的錄影帶,甚至還到了案發現場,親自感受「明」被殺害時的恐懼。然而,就在她的角色越接近「明」的同時,卻不曉得「明」的幽魂已經離她越來越近。
(當然,以上的電影簡介並不完整。但是由於本片的劇情過於複雜,難以用精簡的文字描述,只能夠講個大略。)
不論是在氣氛的營造、鬼魂的扮相,以及音效和剪接的搭配,《嚇死鬼》都是以嚇死觀眾為最高指導原則。我特別喜歡「婷」模擬完被害者後,在犯罪現場拜拜時,那些往生的人又一個個出現在她面前。那種陰魂不散的鬼魅,才是鬼片裡頭真正令人揮之不去的恐懼。
除了恐怖氣氛的營造,編導似乎有意在形式上做一些改變。這些改變並非不好,只是似乎沒有「原創」的感覺。當我看到演員撞邪失態,導演即時喊「卡」那場戲時差點吐血。片中疑似膠卷卡住的效果早在彭氏兄弟的《見鬼》第一集的開頭玩過了。以拍片為背景,利用「劇中劇」的方式來詮釋鬼片也非首創,日本導演清水祟早在《輪迴》裡面就已經利用電影與DV鏡頭,做了女主角/觀眾的主客觀的調換遊戲。一方面讓觀眾進入導演的全知觀點,另一方面透過女主角的視野來重建整個事件的發生源由。《嚇死鬼》裡頭的戲中戲卻只是像多拉出來的線一般。無法看出戲裡戲外的戲劇衝突。連形式都嫌老梗了,接下來發展的劇情更是令人感到不奈。前頭的表現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接近結尾的半個鐘頭幾乎毀掉整部電影。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李安的《斷背山》成功後,現在只要任何導演拍有關於同志的電影,不免都有「題材政治正確」、「一窩蜂」的聯想。儘管有老前輩的壓力,號稱台灣第一位七年級導演的陳正道,還是以同志為主題,拍攝了一部青春與孤獨的美麗電影,《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原名《無伴奏》,曾獲2004年的新聞局電影長片輔導金。《無伴奏》講的是一段奇幻的音樂愛情故事,描述一位只要聽到音樂,身邊的事物便會產生變化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得志的樂團。二者揉合夾雜在一塊,頗有日片《NaNa》加《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組合,十足商業電影的樣態。
拿到輔導金二年後,在經過一連串的商業案子與拍攝完第一部類型電影《宅變》,並且在票房上得到不錯的成績,陳正道開始思考自己下一部電影的走向,如果再依《無伴奏》的格局去走,只會是另外一部美麗卻通俗的愛情電影。如果故事本身無法感動自己,那勢必也無法感動觀眾。於是,陳正道決定更改故事,請來電視劇《危險心靈》的編劇之一王紀堯重寫故事大綱,以星系為象徵意義,創作出一個世紀交替的三個年輕人,探索自己青春、慾望與未來的愛情故事。
《盛夏光年》的故事圍繞在二位男主角,正行與守恆身上打轉。他們二人小時候,因為老師一個約定而結交為朋友。在青澀的成長過程中,二位男孩看似單純平凡的生活,開始產生莫名而強烈的同性情愫。兩個人的曖昧關係直到女主角惠嘉的出現而開始出現變數。在同男異女的愛情遊戲裡,掙扎糾葛的青春之歌於焉開始……。
僅管電影長度不長,演員也不多(只有三位)。但我不得不說,《盛夏光年》是今年夏天看起來最舒服的國片之一。久雨不晴的鐵灰城市、憂鬱淡藍的路畔街光,整部電影的色調是個隱喻;潮濕的城市也是一種隱喻,象徵那種流動在人的血液裡極為不安卻又無法控制的狂潮,在守恆、正行與惠嘉三人間流篡。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怎麼辦?我對日本鬼片越來越沒有信心了。
不曉得是日本鬼片的素質走到無法創新的瓶頸,還是台灣片商引進的都是較為劣質的鬼片。這幾年看日本鬼片下來,竟覺得每下愈況,一年不如一年。
大概從《咒怨》開始吧,就再也沒有令人滿意的鬼片作品。伽椰子大姊跳躍時空的無差別殺人雖然引起好萊塢的注意,改編重拍成了《不死咒怨》,但酒井法子主演的《咒怨2》就完全陷入一個不知所云的狀態。不論在情節或殺人模式上幾乎與第一集如出一徹,毫無新意。除了"死"小孩俊雄推屍體的部份稍微有點加分,其他橋段都乏味可陳。
(不過好萊塢版的《咒怨2》也已拍完準備上映,二集導演都是怪叔叔清水祟。到底第二集會怎麼搞?拭目以待)
再來的日本鬼就是一連串的災難。打著「還是日本的鬼片好看」的Tagline,酒井法子擔著「鬼后」的頭銜,主演的另外一部鬼片《予言》,看完之後冏rz的程度幾乎破錶。片中鬼嚇人的恐怖度不夠高就算了,模仿《蝴蝶效應》情節的拷貝貓更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編導們一廂情願地讓劇情走向親情倫理的大悲劇結尾,卻忘了觀眾並不是白痴。當三上博史演的很用力,想將女兒救出即將被大卡車撞上的車裡,觀眾卻在底下罵聲連連,很想跳起來大罵「你把車子開走不就好了嗎?」的混蛋劇情。就算片中累積再多親情離別的感人元素,得到的也只不過是笨蛋老爸的噓聲罷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