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於日本人對於戰敗歷史的傲慢與保守,德國人就顯得民主進步許多。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隔年,由Wolfgang Staudte
所執導的《兇手就在你身邊》(Die Mörder sind unter uns )便拍峻上映,充份顯示出德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於納粹政治的自省與檢討。
《兇手就在你身邊》,描寫一位從集中營回來的公寓女主人蘇珊,遇見失意醫生漢斯的故事。漢斯在大戰期間是醫官,由於曾經見識到長官在聖誕節當天屠殺數百位無辜的猶太人,勸阻未果,德國投降後,便帶著戰時的陰影,酗酒度日,不思進取。
但當他見到蘇珊之後,在她的幫助之下,二人逐漸萌生愛苗,展開新生活。不料,漢斯某一天發現,戰場時下達殘酷屠殺令的長官也從戰爭中倖存,現在是某間大工廠的老闆,並且過著荒淫的日子。戰時種種的不堪回憶再度湧上心頭,漢斯失望正義不彰,決定自行制裁這名軍官
(劇情改寫於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雖然是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隔年)的德國片,但無論是底片光影、攝影機運動,或是剪接鏡頭的安排都十分具有「現代感」,不會給人一種老舊電影的陳腐霉味。而我最欣賞的地方是,導演Wolfgang Staudte用十分通俗的寫實戲劇,闡明了德國人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度,以及戰敗後的自省與檢討。不像一般反納粹的電影,總會有受害的猶太人哭訴自己慘痛的歷史,《兇手就在你身邊》(Die Mörder sind unter uns)的片名就有十足自省的意味,表示二次世界大戰時,對猶太人的惡行是德國人的歷史共業,兇手就是身邊的你我他,大家都難辭其咎。

原本要殺人的漢斯,陰錯陽差地救了一名小女孩。這件事情的正面意義讓他改頭換面。僅管過去的罪惡感如鬼魅般不斷地籠罩著他,但只要繼續行醫行善,戰後生存者還是有機會找到救贖的。於是他回到了家,吻了一直在家裡頭,相信他、等著他回家的蘇珊,昭示著另外一段光明人生的開始。
女主角蘇珊就猶如漢斯心中的良知,總是告訴他,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蘇珊代表著那些在集中營裡飽受苦難的猶太人們,他們不以恨為回報,反而是用滿溢的愛,去包容加害人。

影片結束之前,漢斯說:「我們沒有報復的權利,卻有義務去控訴,然後要求贖罪。」這句話點出了本片的主旨:以牙還牙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德意志民族在戰後要求的,不是將自己的左臉別過去讓受害人打,而是誠實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希望這一切能夠訴諸法律,給被害人一個公道,然後誠心誠意地,懇求他們的原諒。
德國人與日本人的民族性,或多或少都讓人感覺到有相同之處。他們對於工匠技術都是要求到盡善盡美。日本的工匠技術內歛簡約,而德國的工匠技術則偏較大器的機械細節。講到這邊,不得不說,德國人在面對歷史的態度上,比起日本人的小鼻子小眼睛,實在是大器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