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 官方網站



從冷調殘酷的《19》、愛與正義的《太空警察》,到誇張拼貼的《東京上尉》,渡邊一志(Kazushi Watanabe)將一貫文藝青年的思想濃度,注入每部自編自導(有時甚至自演)的電影創作裡頭。有了思想的濃度,遼闊的海邊與荒蕪的公路不再是青年導演的自溺囈語,反而成為映射他們的世代,心中所空下來的一部份。

出身於1976年的MTV世代的渡邊一志,原本在日本名古屋某大學攻讀法律系學位。後來竟拋棄了被期待的高社經地位的富裕生活,毅然而然退學,改行踏入電影這條路。一開始他的決定讓父母十分的不諒解,不過隨著日後電影的誕生與他的發跡,也逐漸改變了父母對於電影這條路的不良印象。

被喻為影像裡帶有「後北野武暴力美學」的渡邊一志,首部作品《19》甫問世便受到影評人的青睞。改編自渡邊一志從友人聽來的「真實故事」,《19》以驚人的影像風格和反傳統的敘事手法,簡單俐落地描寫了四位平凡的年輕人,在面臨人生最傍徨無助的時期裡,心靈的空虛與社會的漠視。
除了自編自導外,渡邊一志在《19》裡頭演出一位冷酷無情的混混老大。《19》裡頭的角色,各個頹廢卻有型。渡邊一志所飾演的角頭老大更是透出一股淺野忠信粗曠的西部牛仔氣質。在中景大量缺乏、遠景與近景緊密如實的交叉剪接之下,讓影片營造出一種急促呼吸般的壓迫感。

《19》拍峻上映後,不但受到著名時裝設計師Agnes B的推祟,更受到電影導演三池祟史的讚賞。日後Agnes B不但推出了《19》的時裝系列與手錶,三池祟史也特地找了渡邊一志參與他的作品《Visitor Q》的拍攝製作。

其實在《19》獲得商業資金的挹注之前,渡邊一志已用8釐米將《19》拍了一個較短的版本。這份8釐米版本的《19》在Pia影展中大放異彩,劇本此時才受到電影公司的重視,而改編成一個小時半的35釐米電影。可見對創作者來說,資金不夠沒關係,拍得像B級電影也無所謂。只要有心,「粗糙」也是一種質感。

渡邊一志雖以魔幻寫實的《19》打響影壇第一炮,但他最想拍攝的片種其實是特攝片。自從十五歲那年被高中同學慫恿進入電影社後,渡邊一志便迷上了科幻電影與特攝片。

講到日本的特攝片,大部份的臺灣觀眾大概只認識哥吉拉,偶爾認識一下魔斯拉。僅管好萊塢的3D電腦動畫不斷地向特攝片市場蠶食鯨吞,日本的特攝片文化依然不墜,仍是有一群死忠的粉絲支持著特攝片獨特的風味:看起來假假的城市模型、厚重而又笨重的怪獸道具服裝,以及城市被外星人的死光彈攻擊時煙火燦爛的爆炸場面……。對日本的特攝片迷來說,此類Cult文化的祟拜並不亞於歐美星戰迷或魔戒迷的狂熱。


渡邊一志也是特攝片的忠實粉絲之一,他的第二部作品《太空警察》(”Space Police”,光聽片名就「俗」翻了天)描寫遠從外星球而來的生命寄居在人類的體內生活。為了追緝外星生命,太空警察從宇宙追到了地球,展開一場異形與太空警察的追逐大戰。

延襲奧森威爾斯的《火星人進攻地球》的概念,《太空警察》以擬真的紀錄片拍攝手法,企圖打破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創造出一個新型態的科幻想像空間。不但大量惡搞拼貼科幻電影的橋段,還諷刺現代人「只看電影不看新聞」。形同後現代大師布希亞所指出的,「虛疑比真實還要真實」的擬象世界。

在表面的搞笑文化之下,太空警察其實隱含的,是在高度發展的工業社會裡,科技產品的快速下,逐漸扭曲的人際關係。工業革命後所產生的「工具理性」漸漸取代了人性,人與人之間情感趨向異化(alienation),這也是《太空警察》裡,外星人(Alien)進攻地球的主要意象。所幸附身在歐吉桑身上的太空警察遇上了男主角,藉由與他之間珍貴的友情,展現出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愛與正義。

經過二年的沈潛,渡邊一志將推出他的新作品《東京上尉》(Captain Tokio)。這部描述在21世紀的某年,東京都因大地震而變成廢墟,成為搖滾和暴力支配的危險地帶。因謠傳將有搖滾歌手在東京舉辦現場演唱會,二位日本少年,吉田與新田為了親臨這場演唱會,騎單車到了東京,沒想到途中竟遇上歹徒,落入人口販子的手裡……。

悠遊於眾多文本類型,渡邊一志顯得迎刃有餘。《東京上尉》沒有《19》過度誨澀的狂放憂鬱,卻有比《太空警察》更誇張拼貼的特攝美術與高段搞笑。90分鐘的黑色幽默絕無冷場,令人難以想像在渡邊一志憂鬱頹廢的文藝青年外表下,心中的某一部份也是冷調的喜劇笑匠。這次渡邊一志將帶著《東京上尉》前來>高雄電影節觀摩,相信可以給看慣日本搞笑綜藝節目的觀眾們,一個醍醐灌頂的全新喜劇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