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朋友G吃飯,看到一則「宅男」與「腐女」的新聞,內容不外是待在電腦前面太久的男/女生,只會用網路與人溝通,而不擅長最基本的人際互動……之類的新聞。看完那則新聞後我和G都直搖頭,覺得在台灣,「宅」這個字似乎已被用濫,甚至賦予了另外一個意義了。

新聞媒體所指涉的「宅男」,一般來說,是從日文Otaku(「御宅男」)演變而來。所謂「御宅男」,就是指對特定主題(AGC,即「動畫」(Animation)、「遊戲」(Game)與「漫畫」(Comic))有濃厚興趣,並且廢寢忘食地在網路上討論交換意見的族群。雖然用的是"Otaku"(「御」宅男),但其實那個「御」字並非敬語,而是有嘲諷意味的尊稱。

而與「宅男」相對的,是「腐女」(台灣很多媒體直接寫「宅女」,其實不是很正確的用法)。「腐女」也是一群對特定主題有濃厚興趣的族群,如BL(Boy's Love)的漫畫。宅男與腐女相同,都是對相同話題非常狂熱且投入。背後所屬的社群或許非常龐大,但卻缺乏與人交際的技巧,導致在一般場合常被視為「怪胎」或是不合群的人。

扯遠了,那天和G吃完飯,我們到羅斯福路上的一家咖啡廳坐下來,聊起彼此的生活。G跟我一向都只談工作,那天不知是吃錯藥還是怎麼樣,竟然跟我談心起來。看見從不跟我談心的人突然聊起心事,我當然是好奇心大起,開始專心地聽她說。

G說,她越來越像新聞報導或綜藝節目所指稱的「腐女」。一開始她說出這個詞彙,我還以為她迷上了"Monster"或"凡爾賽玫瑰"之類的日本漫畫……冏rz,後來才知道,G覺得自己的社交活動越來越少,除了工作的接觸外幾乎沒有任何人際互動(她也是SoHo族),除了偶爾與朋友出來吃吃飯看看電影唱唱KTV外,但也僅止於大學還有在聯絡的同學,職場上認識的新朋友幾乎都沒有辦法交心。

G也有在寫網誌,但發表的文章通常都跟自己的工作有關。點閱率雖高,但除非專業人士不會進來,部落格裡也看不到任何書寫心情的軟性文章。原本以為她希望維持專業的形象,不願拿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來破壞版面。但聊到後面才發現,她不是不想寫,而是覺得自己已經寫不出任何跟生活有關的文章了。

G告訴我,她偶爾也想寫一些自己的近況,但就是提不起勁。就算某日心血來潮寫個五、六百字,最後還是不敢按送出。「我怕別人對我的私生活不感興趣,」她說,「在一個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專業版面寫自己的私事,別人會不會以為我在徵友呀?」(註:G剛跟男朋友分手,理由應該跟變成職業腐女有關……)(噓~~)

G說,在工作的時候,她希望別人能夠注意到她專業的表現。她也往往從部落格裡的正面評價裡,找到支撐自己走SOHO族的動力。但偶爾,她也希望放下工作,看一下生活周遭的花花草草,寫一些與工作無關的風花雪月。「但隨著專業文章篇數越來越多,我卻越來越不敢發表除了主題式以外的其他文章。一方面覺得調性不搭,另一方面也怕寫出來之後,自己有如井底之蛙的封閉思想會被人質疑、挑戰,甚至嘲笑。這是我從來不曾在自己的網站裡遇過的事。」

21歲生日那天,G對於自己的未來版圖充滿著正面能量。她也為了自己的夢想(當個網站設計師)而持續努力不斷地走下去。但隨著拿到一張張的證照、完成一個個頗受讚賞的案子,現年27歲的她卻覺得心裡的某塊拼圖正逐漸消失,就像被蠶吃進肚的桑葉消化後排洩出來變成黑黑臭臭的顆粒一樣,「再三年我就三十歲了。到那個時候,我的心一定會像黑色排洩物掩埋場,然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吧。」

「萬事起頭難呀,還是試著寫一篇吧。」我告訴G。僅管我覺得自己的人生經驗也不多,也無法用現在的智慧去判斷許多事情的是非對錯。但至少我持續且忠實地去紀錄現在生活的點滴。或許,等到我三十五歲的那天(活得到那個時候嗎?)回頭檢視過往,或許可以從已經銹蝕到看不清全貌的自己,去找出以前殘存的片段。惟有知道自己失去些什麼,才能夠找到回程的路。

「太沉重了,」G說,「我們今天是出來吃飯開心的,不要再上課了。」於是,G又再一次關上門,回到自己的世界裡。或許剛剛靈光乍現的談心只是賀爾蒙失調的心血來潮,但我希望她有聽進去我的話。等哪天她的網誌出現了第一篇生活化的文章,我再引用到這邊來,宣告自己的小小成功吧,嘻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