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只看過蔡駿的《荒村公寓》,而沒有其他作品的閱讀經驗,如果說這篇書評(如果還稱得上是書評的話)過於主觀或苛薄的話,就原諒我一下了。

打著「人民文學。貝塔斯曼文學新秀獎」的招牌,多部作品創下50萬銷售紀錄的大陸網路作家蔡駿,在台灣出版的新作《荒村公寓》(時報出版)被另外一位網路作家九把刀評論為「在營造恐怖氣氛上非常高竿,還同時擅寫古典華美的愛情,是個好樣的傢伙!」,網路評論似乎也一面倒的叫好,加上書商嚇死人不償命的廣告標語:「膽小者,切勿夜半翻閱此書。」,撩起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抱著一種鐵齒的心態,我站在書店二個鐘頭將這本二百多頁的小說看完。閱畢後,闔上書,只有一個心得,就是……

「X(消音),又是一個"有愛不死"!」

我從小就是個科幻迷,倪匡遠景系列的衛斯理小說幾乎每一本都被我翻爛了,全盛時期(皇冠系列)的科幻小說我也躬逢其盛,只是後來因為量產的關係質素下降,我便慢慢離開倪匡的銀河系,轉向其他的科幻小說家尋找文學養分。黃易的玄幻小說(《遺失的永恆》、《幽靈船》)也曾經吸引過我,國外的如麥克克里頓的小說與科幻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Trek: The Next Generation")、《X檔案》("The X-Files")、《法眼奇案》("Millennium")也幾乎是每集如數家珍。對於科幻、奇情題材的小說與影集,我有著特別的偏好與熱忱。

第一眼看到《荒村公寓》,他故事架構的開頭的確令人眼睛一亮,且令人有讀下去的欲望。蔡駿應該也是個科幻小說的愛好者(至少我覺得他受到倪匡的影響很大),對於故事的開場、人物對白的設計與劇情的鋪陳,都有一定的功力和引人入勝的地方。然而,或許是內歛的文章看多了,一下子讀到通俗文學,竟產生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我並不排斥大眾文學的寫作方法,因為這是帶領一般讀者進入文字/文學領域的最佳媒介。然而,我也深信一定有更內歛而沉穩的寫作方式(或說是個人偏好),能夠在娛樂中帶出深度,在情節的介紹下既引人入勝,也不會引起讀者的反感。而在《荒村公寓》裡,我看到過多作者針對無關宏旨的細節,做誇張的描寫。我覺得高明的小說,應該是作者藉由劇情本身的張力去吸引讀者,而非在字裡行間中不斷地強調「我發現,我又捲入一件更大的內幕」、「沒想到的是,更驚人的真相還在背後」……之類的贅述滿天飛。

試分析這種寫法,我們大約可歸納出二種可能性:一種是小說本身不夠精彩,於是需要靠這種語言味精來提味;第二個可能性就是:這篇小說原本在網路連載。為了吸引讀者明天繼續閱讀,於是作者必須在每一個章節的結尾,加一個懸疑式的落語,吊吊讀者的胃口,讓他們明天準備繼續點閱網站看文章。這種「網路文體」存在於以網路為書寫機制的平台(如部落格或電子公佈欄),自然是無可厚非,然一旦出版成平面媒體,勢必要做程度上的修改。若我們看的紙本作品不過是將網路上的文章原封不動的拷貝貼上,這麼一來,大家就看網路版的就好,何時再去花錢買一本貴的要死又佔空間的小說呢?

雖然在閱讀《荒村公寓》時,我們看得出作者的野心,有意放大作品格局,從平凡的奇幻故事,融合交雜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學、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科幻小說的創作力。但對我來說,過多的資料雜亂無章,感覺好像一部大雜膾。作者時而援引古典文學,時而以現代電影來做比喻,連「七夜怪談」、「衛斯理」都入了,幾乎是包山包海。無所不談、無所不包卻毫無系統邏輯的拋出,只讓人覺得作者在炫耀自己淵博的見識(?),而非將真正的資訊安嵌在適合的劇情中。或說,裡頭的許多例子不但不必要,而且有些地方是「引喻失當」。通篇看來,用學術性的語言來說,是「後現代文學裡拼貼與斷裂的集大成」,用普羅語言來講,其實就是「亂七八糟」。

只是,上述提到的缺點,其實都還好。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本書的「結局」。《荒村公寓》感受到作者的野心,不但有類《七夜怪談》的年輕大學生撞邪的青春元素、蒲松齡與張愛玲文學點綴的文本深度、以及如倪匡衛斯理系列的推理情節(良渚文明),但是上述小說元素所集結起來的結論,竟然只是講一個非常非常普通的命題:「人鬼戀」。啊諾……,看到結尾的疲軟無力,我好像回到二年前,在電影院看到國片《雙瞳》的片尾出現「有愛不死」四個字那般的傻眼。

很抱歉我是個膚淺的人,看到疲軟的結局,真的是會把前面閱讀的高潮統統隱滅掉。《荒村公寓》不見得是一部不好的小說,他有雜亂無章卻堪稱豐富的劇情、稍嫌做作但尚稱多元的角色刻劃、有點硬凹但勉強接受的人格分製情節……,只是這一切兜起來,怎麼看都只是一本愛情小說。若文案硬要凹成是「膽小者,請勿夜裡翻閱」的恐怖小說,那實在是過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