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夜怪談》

前幾天借到了一台DVD Player,就順便將之前燒錄在光碟裡的作品轉拷回帶子,回味一下。看著以前自己青澀的作品,有些創意十足,有些不忍卒睹,但怎麼說都是成長的過程,有時甚至邊看邊哈哈大笑起來。

拿起研二時製作的DVD,重溫了大家上電視課的畫面,晚上上課的革命情感真是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當時新聞所的機器不像現在那麼齊全和高級,班上修電視課的人又多,全班15個人分成六組,幾乎每組都在搶同一台機器(而且還只是Sony的TRV-950而已),剪接電腦也是剪一台壞一台,到最後是壞到不行乾脆把電腦的硬碟拆掉裝到自己的電腦裡面剪。雖然環境是如此克難,卻沒人哇哇叫或喪志的說不做了,反而是培養出有問題自己解決的軔性,也加強了大家共同完成作業的那種成就感與喜悅。

研究所最精彩的日子應該屬研二時期吧。那時適逢SARS肆虐,我人在東森新聞台的編輯台服務,每天看著千篇一律的電視新聞,深感台灣電視亂象的猖獗不可不止,所以拍了一部小短片《伍夜怪譚》(Danight),來諷刺台灣糟糕又惡質的媒體環境。那時找了同學立人來主演,原本希望趕在畢業之前做為獻給該屆畢業生的紀念,沒想到在拍攝期中,班上的某位同學(沒錯一哥我就是在說你)在戲院前被不良少年以刺刃刺殺背部,原本要獻給全部同學的影片一下子急轉彎,變成獻給了受害同學。

好加在班上同學都頗熱情,不會對這種小事在意。影片拍攝十分順利,剪接也多虧大學同學某T在一旁的加油吶喊而順利完成。這部短片在我們的「非典型畢業典禮」當天進行小首映,獲得許多同學的支持與喜好紛紛要求發行DVD(應該都是為了收藏伍立人吧),甚至因記者同學的關係而小篇幅的上了聯合報(感謝潘婷呀)。

現在重看《伍夜怪譚》,僅管在拍攝上或剪接上都有極大的進步空間,但是第一部作品的意義,就算殘缺不全,其意義卻大於其他完成度高的作品。放在網路上的檔案就是原初的剪接,一刀未改。我一直認為,維持第一件作品的原貌,有助於檢視將來作品的成長空間。(參考文章:《非典型畢業典禮之伍夜怪談》)

或許,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為了重新回味當時拍作業時的感覺。當文字游移在研二時拍攝與剪接的過程時,時空思緒好像也回到那夜晚上課的特殊氛圍:一台投影機,黑暗視聽教室中的光與影,逆光站在影片前的講課老師的巨大剪影(林老師對不起了),以及光影背後,同學們上山下海拍攝的努力過程。雖然現在只能藉由遺留下的DVD,來捕捉那美好時光的吉光片羽。但是團隊合作的革命情感,卻像無暇心靈裡的永恆陽光,暉印在每個參與過程的同學心中,永不消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