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報-剎靈好萊塢向國外借光借火,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早期用西方導演尋找東方題材(《太陽帝國》與《末代皇帝》),到中期的找亞洲導演到好萊塢拍片(吳宇森的《終極鏢靶》和《不可能的任務II》)、中後期買下故事版權找西方導演重拍東方故事(《七夜怪談西洋篇》、《咒怨》),到現在買下故事版權請亞洲導演重拍自己的故事。不斷進化的電影拍攝模式,顯見好萊塢極欲跳出類型片的窠臼,尋找開發票房潛力的拍攝模式與製作流程。《剎靈》(The Ring Two)就是在這樣子的背景中產生的。

相信每個看過鬼片的人,都會視中田秀夫的《七夜怪談》為經典吧。《七夜怪談》以極為隱晦的手法,利用電視這個普遍到不行的媒介,挖掘出人們心中最深層的恐懼。貞子在一夜之間,成為所有鬼片裡爭先模仿的對象,也脫離了日本鬼片中,一向以「怪物」、「奇譚」為敘事主軸的模式:妝塗到蒼白的鬼再也嚇不了人,長得奇形怪狀的比留子也失去了牠的舞台。唯有以恐怖氣氛取勝,三不五時跳出來叫你關電視的小貞貞,才是嚇人的狠角色。

《七夜怪談》第一集出現之後,陸續出現了系列電影,但恐怖指數都不及第一集(特別是《復活之路》更是將鬼片拍成了愛情片,不忍卒睹)。然而《七夜》所創造出來的氛圍,卻成為日後日本鬼片的典範。舉凡後期的《鬼水怪談》、《咒怨》系列與《鬼來電》,或多或少都看得到《七夜》的影子。而這股鬼片風也吹到了好萊塢。美國人紛紛買下這些將亞洲人嚇得皮皮挫的故事版權,《七夜怪談西洋篇》(The Ring)也就這麼誕生了。由於票房不錯,讓其他公司不讓「夢工廠」專美於前,於是也紛紛出錢重拍《咒怨》以及韓國金知雲的《鬼魅》(籌備中)。

《剎靈》雖然有另外一個片名("Samara",即貞子的英文名字),但本質上還是接續《七夜怪談》的故事骨幹繼續發展。執導演筒的就是當初創造《七夜》風潮的中田秀夫(不曉得多少人看完那部電影後不敢看電視),男女主角則是第一集裡的Naomi Watts和Simon Baker。在《剎靈》中,雖然看得出中田秀夫極欲側重Naomi與Simon二人之間的母子關係,增加了許多二人相處的橋段。但是這種功能性過強的演出,無法讓觀眾對母子連心的親情產生共嗚。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出Aiden不叫"Mom"而叫"Rachel"的原因在於區別後來Samara附身時的轉變。鑿斧過深的對白流於功能性,母子之情不但不像同類型的《鬼水怪談》要來得深刻,恐怖指數亦在好萊塢過於類型的拍法與科技視覺的動畫包裝下失去了新意。

或許,東方人希望中田秀夫能在資源無虞的好萊塢裡,創作一絲驚喜。然而,我們卻失望地走出戲院。當《七夜怪談》淪為好萊塢電影泰勒化的眾多商品之一時,十多年前在日片裡所感受到的恐懼氛圍淡然無存,只剩下華而不實的特效以及驚悚卻空洞的音效,這些感官刺激都隨著走出電影院後被忘的一乾二淨,無法像原版的貞子,就算回家後仍然不敢開電視。中田秀夫企圖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恐懼感化成沉悶的故事步調,而劇尾那句突然冒出來、過於好萊塢味的對白("I am not your FUCKING MOM.")更令人啞然失笑。

唉,畢竟這是好萊塢,《咒怨》西洋篇就算在日本取景也被拍的像紐約一樣。當文化的氛圍被送入好萊塢加工廠進行再製後,就好像產生了像班雅明所說的,「靈光的消逝」。那麼,就算我再怎麼樣喜歡金知雲的《鬼魅》(與期待),事實上也不敢想像,會被好萊塢拍成什麼樣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