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mon_05.jpg由愛爾蘭女導演Margaret Corkery執導,《親親小鬼頭》("Eamon", 2009)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一群心智年齡還停留在高中時期的大人們,面對自己也無法處理的柴米油鹽,如何對自己的生活與親人虛與委蛇的故事,以及其漠視與放任下所造成的後遺症。

Eamon是一名疑似患有「乳糖不適症」的小男孩。他終日黏著母親,希望媽媽能夠整天陪她玩。但是身為一名過氣模特兒的母親,連自己都不曉得該怎麼照顧了,怎麼會帶小孩?

某次,Eamon的學校放了十天的長假,Eamon的母親原本希望交托給外婆帶小孩,卻被嚴正拒絕。外婆建議他們一家三口(還有一位形同隱形人的「爸爸」)到海邊小屋去渡假,因為屋子是自己的,不會收費,又有天然的美景,何樂而不為?於是一家三口開了爸爸的車,一路前往慢活的海邊。Eamon卻不知道,這趟旅程即將改變他的一生……。

《親親小鬼頭》裡頭所描述的失職父母親,其漠視與放任小孩子的心態著實令人快要抓狂。一個是只為了自己,不顧家人的媽媽,一個是成日想要跟媽媽行房,卻一直被小孩打斷的無能爸爸,以及一個想要霸佔媽媽,討厭爸爸的小男孩。就像是三塊相互排斥的金屬擺在一個盒子裡不斷地互斥。

eamon_01.jpg影片前頭的步調稍嫌沉悶,但是隨著情緒的慢慢累積,到結尾竟形成強大的後座力,讓片尾Eamon的逆襲令人莞爾一笑。主人翁雖然是Eamon,卻是以媽媽的心路歷程為發展主軸一路延伸下去。或許導演本身也是女性的關係,在女性的心理層面的描寫格外細膩。編導沒有刻意去強調或是補強媽媽的背景。但是隨著她一路而來的旅程,觀眾可以拚湊出媽媽其實是一名出生於小漁村,從小到大就希望到大城市去發展卻失敗的過氣女模特兒的故事。同時,也就是這種「曖昧不明」的背景鋪陳,讓觀眾與媽媽維持著一定的距離,邊想說「她既然這麼自私,還是不要跟她熟會比較好吧」的疏離。

小男孩Eamon的表現可圈可點。將一個渴望母愛的小男孩詮釋的自然生動。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就是Eamon在海邊看到父母親在荒郊野外「行房」時,他絕望地跑回海裡。原本一個朋友也沒有的Eamon,眼前突然出現許多「想像的朋友」。每一位都站在海中央,友善地招手引領著Eamon繼續向前,像是在找他玩,又像是招引他到海洋深處。那場戲點出了孩子在缺乏父母親的關心之下,憑藉著想像出來的朋友當做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動力外,極欲需要同儕團體共同玩耍的Eamon,是如何的求友若渴,就算是失去生命也不足惜。那戲演來隱喻性高卻又簡潔易懂,讓人深刻感受到Eamon的孤單。

eamon_06.jpg 《親親小鬼頭》是今年台北電影節中,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片裡頭,「最省錢」的獨立製作,在最少的場景以及幾乎不需要燈光的地方(如海灘和戶外)把整部片拍完。但是故事的起承轉合以及情緒堆疊卻非常驚人,片尾小男孩Eamon的「逆襲」令人莞爾,卻又讓人替這對失職的父母親感到惋惜與可悲,是今年台北電影節不能不看的獨立製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