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三版-0131.jpg
(二月號《i-Look》電影雜誌)

從類比到數位,從DV到HDV。踏進「數位爆炸時代」的影像工作者,他們所能選擇的數位媒材也越來越多。大從專業的廣播級攝影機,小至人手一台的手機或是數位相機,每個人的手上幾乎都握著可以創作的機器。而且所拍攝出來的影像,透過高科技的數位技術與鏡頭,都能夠呈現出極為專業的影像風格。

是的,當你手上的數位相機(甚至是手機),都能提供創作者極為專業的影像質感。那麼,跨過了設備門檻的限制,所比較的已不再是影像的景深或是光影的氛圍,而是「說故事的技巧」。

本屆的金穗獎清楚地呈現了這個時代潮流。當所有的銀幕都行4:3的電視框框延展成16:9的寬銀幕,創作者的視野似乎也跟著「寬」廣了起來。不論是業界人士或是學生作品,題材都已不再侷限於自溺的個人經驗。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往社會議題出發,向外界的故事題材去借光借火。其中幾部甚至激迸出令人驚喜的創作火花。

不論是用手機、DV、HDV或是16釐米底片所拍攝的,在體裁上的選擇、說故事的方法,或是影音的呈現的方式,都讓我們看這數位時代創作者的進步與創新。讓我們來看看第32屆金穗獎裡頭,有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吧。

動畫類

《簡單作業》敘述小學生David被指派了一個簡單的家庭作業,要他去訪問家族裡除了爸媽以外的親人,紀錄一件讓他們最感動的故事。為了幫助David完成他的作業,爸爸帶著David到南部,去找已經鮮少聯絡的爺爺和姑姑,當中所發生的故事。《簡單作業》以生動的台語旁白搭配風格化的布袋戲配樂,創造出一個我們曾經熟悉的懷舊情懷,劇情有哭點也有笑點。《簡單作業》讓觀眾回到純粹「聽故事」的本質上。精緻的台語旁白創造出不俗的戲劇效果,後半段講到父子的部份又至情至性,令人感動落淚,是今年最讓人耳目一新的動畫作品。

viola.jpg《我說呀,我說》以風格化的影像和精心設計的分鏡,描寫一個男子失戀後的心境轉折。全片的運鏡流暢且富深意,風格化的美術設計也引人入勝,猶如佛洛依德式的潛意識圖像化,將失戀後對所有事物所產生的精神官能症的狂妄想像,以動畫表現的極為精彩。

《維奧拉:旅行房間的意義》則以實驗電影的手法,將真人攝影結合華麗動人的美術設計,創造出一個彷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奇幻世界。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幻化成深沈瑰麗的影像,拼貼在銀幕上的各個角落,引發出多層次的符號聯想,美到令人屏息。

《透明的孤獨》則以瓦楞紙做為動畫世界的基底,在故事裡頭的人事物,都像瓦愣紙一般的脆弱。瓦楞紙的美術創造了特殊的視覺效果,以此隱喻現代人所處一切的不堪一擊,以及那望眼欲穿的透明孤單。

劇情類-數位

008.jpg楊貽茜的《2+1》描寫三位就讀雄中的高中生,二男一女的曖昧關係在「他愛我,她不愛我」的混沌不明中,發展出不同的愛情排列組合。導演楊貽茜原是德國小提琴博士,在《2+1》也一展所學,放進了扣人心弦的音樂元素,青鬱的高雄影像象徵慘綠的少年時期,搭配小提琴悠揚的旋律,是部難得的青春小品。

以《搞什麼鬼》獲得第八屆南方影展最佳新人獎的程偉豪,今年則以《狙擊手》繼續闖關。從《狙擊手》中我們看見年輕導演對於大場面調度的野心,雖然在多線敘事的安排上未能盡善盡美,但是年輕導演掌握商業元素的潛力卻不容小覷;而《秘密海》則走岩井俊二式的攝影風格,以大量的手持鏡頭,紀錄四位年輕人在某個夏天的晚上,友情從單純步向毀滅的過程。四位演員清新自然的演出是本片的最大資產,青春的況味表露無遺;《依賴》不論在攝影或是音樂的處理都是業界水準,在愛情的處理上明顯地看得出創作者對於過往記憶的緬懷。可惜戀人們與上一代的對立沒有很深刻的表達出來。

學生作品

20100112041606342.jpg學生作品的越趨成熟是這幾年可喜的現象。似乎學生們不再侷限於愛情與親情,轉而向下挖掘更深層的題材。吳昱錡的《新年快樂》描寫高雄紅毛港拆遷的過程中,住戶對於政府三不管態度的反抗,以及對家園的留守與依戀。吳昱錡以冷洌穩定的攝影機運動,用紀錄片式的鏡頭真實呈現殘破家園下一群死守家鄉的底層人民的生活。殘酷的寫實感在影片中流動,令人難以直視。

《尊顏》從殯喪業者的角度出發,融入美國影集《六呎風雲》與日本電影《禮儀師》的況味,描寫一位台灣的禮儀師在喪妻之後與兒子的生活。片中細心處理大量的殯喪鏡頭,包括連屍斑都化妝給化出來了,專業而不馬虎,看得出學生作品在製作細節上的重視。

瘋狂喜劇《史密斯的車》頗有向《豬頭,我的車呢?》致敬之意,描寫三個年輕人在聖誕節,遇到車子被刮、被撞、被偷,最後失而復得的故事。剪接手法明快俐落,製造出不少笑料。雖說在製作預算上無法呈現誇張的喜劇效果,但不乏是個勇敢的嚐試;《無聲的愛》則以逐格動畫來表現父親臨終前對父親生前事物的懷念與想像。沒有過度渲染死亡的悲傷或浪漫,反而是在最細微的情感中尋求觀眾的共嗚,搭配音樂與真摯的旁白,催淚指度百分百。

一般組-紀錄

今年紀錄片的部份也十分精彩,不論是從自身經驗出發的素人自拍,或是直搗社會議題核心的公民力量,再再彰顯紀錄片做為社會良心的功能。《消失的天井》紀錄了九二一重建感恩紀念公園,從徵案到施工到荒廢的過程。導演陳樂人單槍匹馬前進中興新村,訪問當地的居民以及相關人士,將這一連串荒腔走板的決策過程,透過官員、當地居民以及民眾的訪問,重現了官僚體制對於好大喜功卻毫無建樹的張牙舞爪。

h.jpg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當老師成為學校裡頭最質疑自我存在的人的時候,有誰可以幫助老師解決煩惱呢?在《H.喧囂的必要》中,國中藝術老師熊郁梅選擇拿起攝影機,將她前幾年與學生的衝突,導致日後留下陰影的事件,透過紀錄片的鏡頭,以戲劇治療的方式進行自省與贖罪的過程。

《一個不存在的平民筆記2:真相病毒》則以台大「張振聲事件」為題,訪問鄉民(網友)們在電腦銀幕後面的草莓族式的社會關懷。本片雖然是討論「張爸現象」,張振聲的父親卻完全沒有出現,導演忠實地紀錄張振聲的母親照顧植物人兒子的一天,交叉剪接鄉民對於「張爸事件」的訪問。對照起那日復一日的重覆著無數復建工作的母親來說,網路鄉民自以為是的正義感與沒來由的民粹式熱情更顯得空泛而可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