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jpg

本來是要寫《艋舺》影評,但中途看了李滄東的《密陽》後,心絞痛到不行。以寫作做為療傷的一種方式的我,決定先寫《密陽》,淨化一下看片完後的情緒雜質。。反正《艋舺》三天票房破三千萬了,應該也不缺我一篇錦上添花(←擺明偷懶)!

還記得第一次看李滄東的電影《綠洲》,是研究所期間在某間小小黑黑的電影社裡頭看的。當時還很爆笑地把片長”150分鐘”誤會成”1.5小時”,電影越看越不對勁覺得一個半鐘頭怎麼會那麼長,後來才知道自己搞錯了。

或許有人會對二個鐘頭以上的藝術電影望之怯步(《密陽》也有140分鐘),但在李滄東的電影裡頭,沒有二、三個鐘頭是無法道盡那強烈的人生密度的。但換個角度想,能在短短地二、三個鐘頭裡頭,將一群人的半生故事說的淋漓盡致,也讓我們充份感受到電影呈現時間過程的魔力。

lee.jpg出身於文學家與學者的李滄東,皮膚下的血液應該是反骨的吧。也因為這樣子的著作等身,讓他擔任過韓國文化觀光部的部長。他曾經表明自己「非常抗拒”Happy Ending”的電影。」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而且他的電影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不媚俗。當這幾年的韓國電影大量地向好萊塢借光借火,發展出一套屬於「韓國電影」式的商業片種時,李滄東卻以最單純的人文關懷與樸實的鏡頭,反抗一昧地模仿好萊塢電影的潮流,自創冷洌而又直指人心的電影語言。

所以看李滄東的電影,除了要擺面紙外,還需要一顆很強的心臟。因為文人李滄東所粹取出來的人生元素,並不像朴贊旭那般的情色暴力,也沒有金知雲的華麗優雅,反而像德國導演麥克漢內克的冷調直接。現實生活中的狗屁倒灶,被導演調成小小的一杯Espresso,在人一飲而盡之後,除了滑進喉嚨時的苦澀外,後勁之強可以影響你的思緒睡眠好幾天。

先談談《綠洲》吧。《綠洲》描寫一位因酒駕肇事而入獄的更生人洪中都,出獄之後到死者的家中探望,遇見了死者女兒韓恭洙(文素利飾)。恭洙是一名腦性麻痺患者,剛出獄的洪中都心猿意馬,竟在死者家裡強暴了她。但事後對她念念不忘,依舊常常回到死者家去探視恭洙。恭洙對洪中都的探訪有了回應。於是,這二個在人生片段上都不完整的邊緣人(洪中都因自己的罪行而被心靈所囚禁,恭洙則是被困在自己身體裡頭),發展出一個看似扭曲實則淒美的愛情。

只是他們倆人的關係,在世俗的眼光看來,是變態而又不見容於社會的。當警察與家人發現洪中都與韓恭洙的關係後,立刻將他以強姦罪入獄。而無法替兩人關係辯駁的恭洙,只能看著牆上的「綠洲」掛毯,象徵自己等待著洪中都的回來,等待希望、等待重生、等待未來……。

Img253810596.jpg看《綠洲》之前,我從來沒看過李滄東的電影,也不認識文素利。所以當我看到腦麻少女恭洙的演出時,一度以為導演找來真實的腦麻患者來演出。沒想到,一場文素利突然站起來和薛景求二人翩翩起舞的戲讓我驚覺:原來她不是腦麻人士,而是一個健健康康的普通人(《潛水鐘與蝴蝶》也有類似的橋段)。光是這點就讓我嚇到下巴掉下來。聽說為了拍攝片中的角色,文素利接受了六個月的演技訓練,薛景求也減重15公斤。李滄東把演員情緒逼到極端的勇氣與技巧當真令人佩服,也讓演員的表演在銀幕上展現了令人驚豔又心碎的寫實效果。

而文學的薰陶也讓李滄東的電影總是充滿著豐富的符號以及潛台詞。《綠洲》就是一種隱喻,暗喻著二名分別被身體和心靈所囚禁的邊緣人與智障者,對於追求新生活的渴望與想望。這樣子的愛情,比任何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肥皂劇都要來得美麗和令人糾心。這也是為何李滄東的《綠洲》可以深深打動人心的原因。

picx_fskp2081722511.jpg同樣的風格也沿襲到了李滄東的下一部作品,《密陽》。《密陽》描寫一個三十三歲就守寡的婦女申愛(全度妍飾),為了逃避過往的悲傷回憶,帶著任性、愛耍脾氣的兒子一塊回到亡夫的故鄉「密陽」:一個位處南韓慶南的小城鎮,準備展開全新的生活。但卻在到密陽的途中,車子因故拋錨。所以她們請了一位修車師傅金宗燦來幫助他們。

在修車師傅宗燦的車上,申愛問他:「密陽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呀?」宗燦答不出來,只說出一個籠統的答案:「密陽就是密陽呀。一個沒有大事也沒有小事發生,就跟其他什麼地方都一樣的地方。」

密陽是個終年陽光普照的地方,申愛一度認為,她應該可以在這個平凡的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從此不為生活煩惱吧。只是,在密陽這塊萬能之神所眷顧的應許之地,卻逐漸浮現人性中最矛盾、最自私的罪惡與諒解,讓申愛陷入人生最難解也最痛苦的習題。



(以下有關鍵劇情)



從首爾來到密陽的申愛,原本帶著一絲城市人看鄉巴佬的高傲姿態。對於鎮上人民所提供的善意總是不屑一顧。直到她的獨子俊因為一宗綁架案而死於非命後,申愛覺得她的人生徹底地改變了。即便密陽鎮上依然灑下炙熱刺眼的陽光,但申愛卻一直無法走出喪子的陰霾。終於在某天,透過藥局老闆娘的介紹,走進了教會。在一群人齊聲歌唱聖歌的集體力量的催化之下,申愛在教堂裡泣不成聲,徹底地宣洩連日來的喪子悲痛。

自此之後,申愛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基督教徒。每個禮拜上教堂,積極地傳福音,不斷地向世人宣揚信仰的美好。此時,暗戀申愛的修車師傅宗燦為了贏得芳心,變成申愛的跟屁蟲,跟著她一塊上教堂,傳福音。

隨著申愛在信仰上面越來越狂熱,觀眾越發覺得這究竟是不是一部基督教也有出資的電影時,上帝考驗信徒的難題降臨在申愛身上。不論做的再怎麼多,申愛發現自己只是重覆著體力上的勞動,催眠自己進入一種信仰的狂喜。只是那信仰的力量只存在於「群體」。當申愛回到自己的家,明心見性之際,她將手伸向滿室的陽光,卻無法讓自己重新投入宗教的感動。

px_fskp2081722502.jpg她決定做更多,於是申愛下定決心,要到監獄裡頭,去原諒那名當初將自己兒子撕票的罪犯。她認為以她現在的信仰,一定可以讓那名罪犯在她的面前感動得痛哭流涕吧。申愛這麼想著。於是在不顧眾人的勸阻之下,進了監牢,希望用自己的大愛來感化、救贖,殺她兒子的,殺人兇手。

當她以為,被關在獄中的罪犯,理當被罪惡感折磨的不成人形。沒想到他氣色圓潤,宛若新生。罪犯如蘋果般的好氣色讓申愛小小訝異了一會,但她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她要選擇原諒,原諒這個奪走她孩子的殺人兇手。

只是,人生註定是矛盾的。李滄東在這邊放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對比,殘酷地戳破在信仰背後的人們,表面上行著神的旨意,但內心裡頭的齷齪人性,往往跟神的旨意是相違背的。

所以當申愛聽到,罪犯對於她的告解無動於衷,甚至帶著一絲已被救贖的勝利,昂然地對申愛說:「其實,我不需要妳的原諒。因為神已經在妳原諒我之前,赦免了我所有的罪。」

我看到這段差點都快要跪下來膜拜DVD了。李滄東設定了一個情境:一個想要逃避過去的寡婦,來到一個新環境(密陽)來轉換心情,原本意氣風發的她卻在這邊碰到令她傷心欲絕的事情:兒子被撕票。自此之後,她躲進宗教裡頭尋求幫助,一度認為自己又被神所拯救後,卻發現自己的信仰其實薄弱到連自己內心的妒嫉都抵擋不住:他是殺我兒子的人。除了我,沒有人可以赦免他的罪。碰到他,連上帝也得閃邊。

由於電影前頭花了很多篇幅建立了申愛的個性,所以當她坐進會客室,聽著臉色圓潤的罪犯用得救(又像勝利)般的語氣向他炫耀自己已經得救之際,觀眾就像跟著申愛一樣,被關進了那小小猶如告解室的會客室中,承受著人生中最令人難堪的羞辱。而這不堪,還是她的信仰所建立起來的對立和人性的矛盾所給的。

picx_fskp2081722509.jpg 全度妍在《密陽》的演出就像是天才演員般的精準。上一秒平凡至極,下一秒又瘋狂不矣。在影片中,全度妍有很多哭戲,但是她的哭非常有層次,有兒子跟她玩捉迷藏時的裝哭、有兒子綁架後等待消息的暗自神傷、有在教會裡頭接受信仰的放聲大哭,也有割脕之後孤獨絕望的悲傷。每一種哭法都會打到觀眾的內心,讓你/妳掏心掏肺地愛上這位女演員。而《密陽》也讓全度妍拿下第60屆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那可是坎城影展第一次頒發該獎座給韓國女演員喔。

李滄東的片子,其實很難寫影評。因為他的場景與劇情,都是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對話。但那豐沛而多變的人性,卻又涵富在那生活細節中。若要一一將那細節勾勒出,影評應該會變得又臭又長吧。只要觀眾適應了《密陽》那緩慢而又不取巧的節奏,便可以在導演的長鏡頭中找到生活裡的生活況味。我非常喜歡警方叫申愛去河邊認屍那段。沒有哭的死去活來的死者家屬,也沒有CSI犯罪現場的警笛喧囂,光是警員的竊竊私語、潺潺的流水聲,以及申愛走向河邊那心碎欲裂的神情。一顆鏡頭就足以讓你糾心到想關電視。

《密陽》每一幕白天的景,都有陽光。沒有一顆鏡頭是陰天。那陽光就猶如上帝的愛,祂雖然博愛地照著祂的子民,但是人性的矛盾與妒忌卻讓那陽光顯得諷刺可笑。若說《綠洲》的意像是那被囚禁在心靈與肉體的恭洙與中都無法企及的幸福,那《密陽》中的陽光就是申愛隨手可得卻永遠無法得到溫暖與了解的信仰。

講太多了,其實這部電影應該要自己去看,而不是在這邊讀影評。且那日常生活的況味也不是部落格幾百字可以描述一、二。總之,警告各位,觀賞李滄東的電影之前,一定要做好糾心的心理準備。或許他的戲劇味精放的不多,但是擺在寫實戲劇的脈絡下,再微小的善意/惡意,都會在我們的腦袋裡頭形成共嗚,然後放大成幾百倍的憂愁與哀傷。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碰到這個問題的人,會不會是你?

或許我們該相信,人生本來就沒有happy ending這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