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i-Movie (1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x_fgen7132231202.jpg《真愛零距離》是一部可以讓你放聲大笑的都會愛情喜劇。許多的成人笑話與超賤的表演都讓人笑開懷。男主角賈斯汀隆塑造愛情喜劇戲路的另一代表作,脫去"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的僵硬,顯得更加沉穩。假以時日或許可以跟艾希頓庫奇同居都會愛情劇之最佳男主角。歲月則在女主角茱兒芭莉摩臉上留下了簽名而略顯樵悴,跟《K歌情人》的清純相比實在讓人感嘆歲月不饒人。只是演出依然精彩,或許以後走熟女會比較適合。

沒有太刻意的說教,或是傳統愛情喜劇片會出現的老梗,《真愛零距離》以一種類三幕劇的方式來呈現現實生活中,遠距戀愛的情人們可能會發生的問題與磨合。電影裡頭的元素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如webcam、youtube上面的熱門影片、黑莓機以及phone sex,導演架構了一個非常寫實的情境,讓所有曾經經歷過遠距戀愛的情人們可以感同身受,也增加了一般觀眾的共嗚。

因為寫實,所以沒有傳統三幕劇很明顯又芭樂的戲劇衝突,但因為黃腔夠好笑又不會太過火,所以可以被原諒。

1.上映日期:2010/09/03
2.導演:Nanette Burstein
3.演員:茱兒芭莉摩、賈斯汀隆
4.推薦:三顆半星
5.適合:娛樂度90%,其實10%貢獻給那些可以接受黃腔的movie-goer或情侶們。喜歡好萊塢愛情喜劇的朋友會喜歡這部片。熱戀中的情侶、同樣也有遠距離戀愛問題的捧油們,這片會帶給你們無限的正面能量!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x_fajp2134583403.jpg《春之櫻:吟子和他的弟弟》一片不可思議的強大,寫實力道之強令人透不過氣來。改編自市川崑的「弟弟」,山田洋次不以弟弟的觀點來看人的孤獨,改用親人的角度參與弟弟這趟不羈的人生,更顯得客觀而又強烈。

飾演媽媽的吉永小百合曾經參與市川崑導演的「映畫女優」,演出日本一代女優田中娟代。而在「春之櫻」裡頭,蒼井優頻頻吐舌頭的鏡頭和吉永小百合在「映畫女優」中吐舌頭的鏡頭頗有向市川崑的作品做為映照與致敬之意。

小優在裡頭的表演太迷人了。擺脫過度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形象,寫實的演出確切地讓人覺得「小優長大了」。笑福亭鶴瓶讓人大為讚賞,比起「親愛的醫生」我更愛這部作品。片尾弟弟臨終的橋段真是催淚,那種寫實的況味像是多一分你就會想像是至親之人躺在銀幕裡頭向你告別一般。山田洋次果然薑是老的辣,豐富的人生歷練讓「春之櫻」不是在消費人世間的生離死別,而是透過儀式般的重現來療癒每顆曾經因親人過逝而受傷的心靈。

1.上映日期:2010/09/17
2.導演:山田洋次
3.演員:蒼井優、吉永小百合、加瀨亮、笑福亭鶴瓶
4.推薦:四顆半星
5.適合:喜歡看親情片的朋友應該會哭死;喜愛藝術片的觀眾朋友也會喜歡。蒼井優的愛好者一定要看,小優擺脫純愛形象的絕地大轉型!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w_fakr3128787504.jpg我喜歡哀傷的電影。不是因為賦新辭強說愁,而是因為電影某種程度在反映人生,而生命總是充滿著不完美。

「人生無常」這道理,導演Ounie Lecomte是懂得的。改編自Ouine Lecomte真實的童年經驗,《等待回家的日子》描寫一名叫做陳熙的小女孩,在九歲那年被父親帶到孤兒院棄養的故事。原本與父親十分親密的陳熙,無論如何不能想像自己也有被拋棄的一天。在拒絕相信事實的情況下,她想盡辦法要逃出孤兒院,以為在院內做些忤逆的行為就可以讓她被院方趕出去。但是院方對於格格不入的小孩早已司空見慣,畢竟沒有人是自願到孤兒院來。他們對陳熙並沒有放棄,反而是注入更多的愛心,並且積極地幫她尋找領養父母。就在等待新父母的同時,陳熙在孤兒院裡頭結交到了朋友,在面臨他人與自己的困難之際,也逐漸改變想法,接受自己被棄養的事實與命運……。

這是一部既寫實又悲傷的電影。由於是從導演自身的童年經驗出發,電影充滿著強烈的自傳色彩。導演Ounie Lecomte在韓國出生,但是被法國養父母所領養,所以在法國長大。歐陸社會對於人性的觀察注入到她的作品裡去,其冷洌與貼近現實的攝影機運動和光影讓她的作品在其他的韓國電影裡頭,不論在視野上或是觀點上,都脫穎而出。但若單純只是因為「改編自真實故事」或許還不夠吸引人。因為這種被人棄養的戲碼在新聞台裡屢見不鮮,實在無須到戲院裡頭再去溫習他人悲慘的人生。但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監製是李滄東,讓我對這部電影增添了一絲的好奇。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x_fstw4990510101.jpg下半年出品了很多國片,普遍在「技術層面」與「故事體裁」上交出不錯的成績。但一部電影若只是被人稱讚「攝影很好」、「音樂好聽」或是「題材不錯」,卻沒有回歸到故事本身被說「好看」的話,那麼電影就算拍的再漂亮也枉然!

幸好,今年還有一部國片,叫《父後七日》(製作預算可能是今年度的國片最低,就是一部電視電影的預算)。這是今年截自目前為止,除了《艋舺》以外,金桔粒出了戲院會大叫「好看!」的電影。而且,看完《父後七日》後,不禁令人思考:當一個普通的觀眾走進戲院看「國片」,他們的期待究竟是什麼?

可能是為了一種鄉愁,他們拒絕了好萊塢的聲光刺激,走進戲院看國片,想得到的不是精彩的攝影機運動或華麗的美術,而是共嗚;

也可能是為了一種感動,他們拒絕了商業片,走進戲院看國片,想得到的不是三幕劇的芭樂公式,而是在地的感動;

也或許,是為了一種聆聽,他們拒絕了一般的觀影習慣,走進戲院看國片,想得到的不是平常時想從好萊塢電影裡頭所得到的愉悅,而是認同。

《父後七日》有做到這些點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px_facn5990428107.jpg(原文刊載於2010.08.15《旺報》)

2009年,《阿凡達》的表現在中國電影圈裡頭造成熱潮。3D IMAX奇觀不但創造了票房奇蹟,也讓中國導演痛定思痛,省思中國電影票房的灌水陋習,與將來如何琢磨日新月異的電影技術。2010年,馮小剛推出最新作品,《唐山大地震》,除了開場的三分鐘地震場面頗具國際製作水準與賣相外,電影裡描寫親人的生離死別後的糾雜情感,至情至性,幾乎叫觀眾忘記他們是為了地震場面才進戲院的這個事實。

《唐山大地震》在中國上映十天,票房就已經超過四億人民幣。這部號稱「華誼兄弟從影以來斥資最鉅的作品」,不但打破馮小剛導演個人票房紀錄,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或多或少替中國導演掙回一些面子,彰顯著特效或許非中國電影的強項,但細膩人情流轉的文化底蘊才是中國導演的競爭力。

馮小剛出生於1958年,自小就對藝文活動感興趣。27歲那年,馮小剛進入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術指導,在當時的幾部知名電視劇裡頭擔任美術設計。在電視圈打滾了幾年,拍了幾部知名的電視劇後。馮小剛以賀歲片《甲方乙方》打響名號。之後與華誼兄弟的王中軍合作的《沒完沒了》更在票房與口碑上雙贏。馮小剛特別偏好京味重的喜劇,他的電影裡頭也總是帶著濃厚的人情味。精準的台詞加上戲謔的演出,十分貼近人心。大陸人也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賀歲片導演」。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報-一頁台北有些電影因為期望太高,到戲院看的時候罵聲不絕;有些則是因為沒有期待,等DVD出了之後租回家看才發覺「沒那麼糟嘛」。但《一夜台北》是一部原先沒有期待,後來租了DVD來看後還是覺得花黑噴的電影。

由姚淳耀飾演的痴情(?)男小凱,因女友到巴黎唸書而開始勤念法文。他幻想某日可以和女友手牽著手漫步在巴黎,享受歐陸浪漫的人文氣息。只是老天註定捉弄有情人,女友到法國沒多久就因遠距戀愛而和小凱分手。為了挽回這段對觀眾來說實在是不太深刻的感情,小凱不得不跟常來家裡麵店吃麵的黑道大哥借錢買機票到法國。黑道大哥(高凌風飾)說,只要小凱幫他一個忙,把一個神秘包裹拿給他在法國的朋友,他就答應替小凱出機票錢。因此,一場黑道、警察與純情男的貓追老鼠大戰,就在一個台北的夜晚靜悄悄地上演……。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toysotry.jpg這篇不是影評,只是一篇靠么的心得文。

看完《玩具總動員3》後,我摸摸微濕的眼眶,不確定是中途玩具們大逃亡時所爆笑出來的淚水,還是安迪在結尾與玩具們的最後一場遊戲讓我感動。若說「玩具」象徵著「童年」,《玩具總動員3》無疑地將我童年時期的「遊戲經驗」統統挖了出來。

我的第一個玩具已經不可考,印象中有玩過「五獅聖戰士」、「十五機」和「太空戰士」,還有一個很擺爛的「大洋無敵玩具」,就是一個戴著鋼盔、會趴在地上自動爬行的美國大兵。這些玩具通常都隨著正在播出的卡通節目做促銷活動。小的時候,也常常跟弟弟因為搶玩具而把公仔模型搞的四分五裂,惹得老爸老媽一個頭二個大,索性把玩具收起來免得兩兄弟提早鬩牆。

時光流逝,兩兄弟越長越大、但玩具卻還是玩具,依舊保留著原初的型態與樣貌。玩具對於長大的我們來說越來越小,終究還是得當做垃圾一樣,在某個不知為何的大掃除的午后,將玩具跟老舊的家電跟書報雜誌一塊收進紙箱裡頭,放到街角等垃圾車。然後之後的命運,從此就跟我們一刀二斷。

只是,我們雖然慢慢長大,但「玩玩具」這件事卻始終沒有停止。小孩有小孩子的玩具,大人們也有自己的。有人玩車,有人玩滑板,有人玩攝影機,當然也有人回頭栽入童年的記憶,繼續往模型或是公仔方面發展(只不過很容易被人輕易貼上「OTAKU」的標籤)。「遊戲」這件事情一直沒有消失。人都是藉由遊戲,慢慢地形塑未來自己的人格特質。而玩具就像一個個過渡期的載具,陪我們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ef9a9b066a7c4f0.jpg一年一度的台北電影節又要開始囉。
在這裡,金桔粒將要告訴大家,我的口袋十大影片
雖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每個人看電影的角度都有所不同
但金桔粒推薦給各位的電影,都是我認為「好看」+「不會浪費時間」的電影啦
如果各位手上有套票還沒劃完
或是到了現場不知道該看哪幾部台北電影節的電影的話
或許以下由金桔粒精挑細選的電影
可以供您做為選片的參考
當然我不敢說不好看不用錢啦(影展又不是我辦的……=..=)
但如果我覺得好看你覺得很爛的話
也歡迎在這裡發表你的意見和看法哦:

以下是金桔粒今年台北電影節的十大必看影片: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amon_05.jpg由愛爾蘭女導演Margaret Corkery執導,《親親小鬼頭》("Eamon", 2009)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一群心智年齡還停留在高中時期的大人們,面對自己也無法處理的柴米油鹽,如何對自己的生活與親人虛與委蛇的故事,以及其漠視與放任下所造成的後遺症。

Eamon是一名疑似患有「乳糖不適症」的小男孩。他終日黏著母親,希望媽媽能夠整天陪她玩。但是身為一名過氣模特兒的母親,連自己都不曉得該怎麼照顧了,怎麼會帶小孩?

某次,Eamon的學校放了十天的長假,Eamon的母親原本希望交托給外婆帶小孩,卻被嚴正拒絕。外婆建議他們一家三口(還有一位形同隱形人的「爸爸」)到海邊小屋去渡假,因為屋子是自己的,不會收費,又有天然的美景,何樂而不為?於是一家三口開了爸爸的車,一路前往慢活的海邊。Eamon卻不知道,這趟旅程即將改變他的一生……。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he_eclipse_final_poster.jpg好吧,這部片雖然被奇幻影展擺在《午夜驚魂》單元,但金桔粒在看片之前,還是很鐵齒地把《蝕》這部片歸類成文青片,然後就走進了戲院。而且本片剛開始溫吞的步調透著緩慢的優雅,主人翁們又是圍繞在詩歌節裡的文人雅士,怎麼樣都不會跟一般的「恐怖片」聯想在一塊。

但你若因為本片外顯透出的文青氣味而對它卸下心防,到時候在戲院裡頭被嚇的屁滾尿流、花容失色的話,可別說金桔粒沒提醒你!

改編自愛爾蘭劇作家Billy Roche的同名小說,《蝕》描寫一個舉辦詩歌節的小鎮,廣邀各地知名作名與詩人前來共襄盛舉。麥可(Ciarán Hinds 飾)則是裡頭的工作人員。他剛喪妻,在承受頓失摯愛悲痛的同時,還得照顧家中的二個小孩。麥可平時也喜歡寫作,他的寫作技巧或許比部份受邀前來參加詩歌季的有名無實的作家們要來得更有才氣,但為人憨厚正直的他不懂得推銷自己,只能在詩歌季裡頭當義工,藉由參與藝術盛會催眠自己與文學圈的菁英份子緊密連繫著。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adippa.jpg有人說,印度人一生當中只做三件事情:「吃飯、做愛,和看電影。」這話當然是誇張了些(難道都不用工作了嗎?),但是印度人喜歡看電影的習慣卻是眾人皆知的。印度電影的年產量是全球最高,連好萊塢都難以望其項背。而且他們電影的收入大多靠內銷(也就是本土票房和出租DVD)就可以回收,很少外銷。印度人看印度電影這件事,似乎跟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一樣的確定。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px_fpen1092963202.jpg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甫落幕,入圍六項大獎的《珍愛人生》分別抱走「最佳女配角Mo'Nique」和「最佳改編劇本」二項大獎。《珍愛人生》是導演Lee Daniels所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作品。他的第一部電影"Shadowboxer"在美評價不佳,但是由他監製的《擁抱豔陽天》("Monster's Ball", 2001)卻讓女主角荷莉貝瑞拿下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成為奧斯卡有史以來第一位的黑人影后(該年的影帝則是《震撼教育》的丹佐華盛頓,兩位都是黑人演員)。

改編自Sapphire的暢銷小說"Push",《珍愛人生》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87年的紐約市哈林區,16歲的黑人女孩「小珍」(Gabourey Sidibe 飾演)從小到大就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她被自己的父親強暴,生下一個有唐氏症的小孩,然後在國中還沒畢業又懷了父親的第二胎。「小珍」的母親(Mo'Nique 飾)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卻視而不見,不但縱容男朋友去性侵女兒,在家中還常常對「小珍」惡言相向,拳打腳踏,又將她的唐氏症孫女佯稱自己女兒,拿來做為跟社會福利局申請補助款的工具。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4b937af53ba1d.jpg《呼吸》、《夏午》導演何蔚庭最新作品,第一屆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台北星期天》是一部以台灣現實時空為背景,但以外籍勞工為主角的喜劇電影。捨棄一般外籍勞工電影所強調的沉重悲情,打破了傳統台式喜劇的誇張搞笑,《台北星期天》以清新幽默的劇情、迷人的光影和流暢的剪接,創造了新式台片喜劇類型。在馬來西亞導演何蔚庭的鏡頭之下,菲律賓勞工所處的台灣,竟充滿猶如歐陸電影的光影感。在這部全部以菲律賓演員為主的電影當中,台灣觀眾成了被觀注的客體,客觀地審視這二位菲律「天」賓一路上所帶來的笑料與背後的省思。

《台北星期天》要從二名天兵的菲律賓人開始說起:馬諾奧和迪愛斯。馬諾奧是個風流倜黨的年輕單身漢。集帥氣與聰明與一身的他,總是能夠靠著小聰明,在工廠中得到一些小小的福利。而血氣方剛的他,每天心中看到想到的,就是跟漂亮妹妹出去約會;另外一位主人翁,迪愛斯,是個長相看起來憨厚、身材五短的中年人。在台灣工作的他,雖然心繫著在家中的老婆和小孩,但是為了排遣支身在外的孤獨,也同時間和在台灣工作的安娜拍拖。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lovelybones112409.jpg期盼已久的《蘇西的世界》終於要上映了。改編自Alice Sebold同名暢銷小說,由《魔戒》三部曲和《金剛》的導演彼得傑克森執導,再加上堅強的演員陣容,有《神鬼無間》的馬克華伯格、《神鬼傳奇》的瑞秋懷茲、《親親小媽》的蘇珊莎蘭登和以《贖罪》展露頭角的新秀童星莎柔絲羅南,讓《蘇西的世界》未演先轟動,全球書迷引頸期盼,看彼得傑克森這回會端出什麼菜?

看完之後,電影院的燈亮了,電影很長卻不沉悶,但心中不禁浮起一堆問號,「就這樣嗎?

《蘇西的世界》描寫一名叫做蘇西莎蒙(Susan Salmon)的小女孩,在14歲的時候被鄰居誘殺而亡。她的靈魂停留在介於「天堂」與「人間」的"in-between",從這裡可以看到家人在哀悼她的死亡之際,仍然繼續鍥而不捨地追查兇手。透過蘇西在"in-between"的視角,將生者對亡者的悲痛,或是亡者對於生者的眷戀,做了對比式的關照。

只是,《蘇西的世界》是一部雷聲大雨點小的電影。因為事前的行銷宣傳都放在蘇西死後的世界,劇組人員如何重建那美如仙境的電腦炫技。但看完之後,對我來說,其實是不滿足的,因為我無法對劇中猶如天堂般的美景與角色間產生聯結與共嗚,為什麼?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brittany-murphy-newjpg2.jpg好吧,你可以說金桔粒後知後覺,但我實在是太震驚了。剛剛上了噗浪,發現了一則噗,上面寫著:「東森正在播去年才過世的當紅演員Brittany Murphy在04年演的《劈腿排行榜》(Little Black Book)」看了整個人下巴掉到地板!Brittany Murphy?是《摃上富家女》和《獨領風騷》那個Brittany Murphy嗎?她什麼時候死的?我怎麼都不知道?

上了IMDB查了一下,發現她真的去逝了,時間是2009年的12月20日。那個時候正被保母搞得焦頭爛額,完全沒有抓到這則新聞的消息(我真的lost掉很多東西),事後也沒有任何的追蹤。一個我很喜歡的女演員,就這樣默默的死去了。然後在某個什麼意義也沒有的現在,發現了這個消息。坐在電腦前看到IMDB上的死亡日期的我,竟然有種活在謊言中的感覺。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w_fVen4085719101.jpg(這篇影評其實寫了很久,但一直都沒有完稿。是剛剛上了火行者大姐的電影網站,重新看了她對這部電影的介紹,突然覺得人生苦短,這篇文章要立刻寫出來(←什麼理解呀?),所以就開了部落格把它給完成了。)

《幸福來訪時》是金桔粒去年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它用沉穩內歛的手法來表現人性與文化上的衝突,非常突出。 導演是《下一站,幸福》(The Station Agent)(不是陳慧翎的電視劇哦。)的Thomas McCarthy。而《幸福來訪時》的男主角Richard Jenkins更是我的最愛,他在《六呎風雲》中雖然每集都只是驚鴻一瞥,但內歛的演技和對人間事的冷眼旁觀把一個憤世忌俗的父親角色詮釋的相當精彩。

看片名《幸福來訪時》(看來是有參考威爾史密斯的《當幸福來敲門)之嫌),可能會以為這是一部陽光勵志片。但陽光正向的中文片名(英文原名叫"The Visitor")並不代表這是部會讓人看了心神愉悅的電影。反之,我將"The Visitor"視為美國版的《不能沒有你》,一部講述小老百姓對抗僵化的國家體制的無力感的故事。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報三版-0131.jpg
(二月號《i-Look》電影雜誌)

從類比到數位,從DV到HDV。踏進「數位爆炸時代」的影像工作者,他們所能選擇的數位媒材也越來越多。大從專業的廣播級攝影機,小至人手一台的手機或是數位相機,每個人的手上幾乎都握著可以創作的機器。而且所拍攝出來的影像,透過高科技的數位技術與鏡頭,都能夠呈現出極為專業的影像風格。

是的,當你手上的數位相機(甚至是手機),都能提供創作者極為專業的影像質感。那麼,跨過了設備門檻的限制,所比較的已不再是影像的景深或是光影的氛圍,而是「說故事的技巧」。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x_faen3131598101.jpg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也是一部哀傷的電影。它處理的是同志間的情感,但觸擊的卻是所有失去戀人的另一半的心。

直到進了戲院那一刻,我才知道《摯愛無盡》是一部同志電影。但是不像傳統同志電影給人的離經叛道的感覺(如愛作怪的阿莫多瓦),或是販售悲情的同志輓歌(如關錦鵬的《藍宇》)。《摯愛無盡》沒有掉進同志電影的窠臼,反而以極為生活化的吉光片羽,傳遞人生中更大的悲傷與無奈,也就是「命運無常」。

想像一下,如果你原本擁有美好的人生,有愛你的情人,有穩定的工作,有可以訴苦的紅粉知己……這樣子的生活,夫復何求!但是,可能是一場意外,奪走了你最心愛的人的生命。在接到惡耗的第一天,你會如何自處?是成日痛哭失聲,還是強做鎮定,繼續扮演這個社會給你的角色?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w_fmtw2990205101.jpg說老實話,我並不喜歡鈕承澤。不論是報章雜誌上的媒體形象,或是戲劇中帶給我的感覺,總覺得他是那種典型會吃女明星豆腐的色導演。我喜歡《我在墾丁‧天氣晴》中他的導演表現,但《情非得已生存之道》卻十分不投我緣。或許是因為鈕承澤再現了種種我所不喜歡的導演習性令人感到不舒服吧。

不過這一切的負面形象,在看完《艋舺》之後,不得不說我有所改觀了。即便我還是很討厭他在台北電影節的頒獎典禮說「絕對不會演《艋舺》。」最後卻食言的自戀情結,但《艋舺》這部電影確實地傳遞出鈕承澤對於年少輕狂時,「人不瘋狂枉少年」的浪漫情懷。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0001.jpg

本來是要寫《艋舺》影評,但中途看了李滄東的《密陽》後,心絞痛到不行。以寫作做為療傷的一種方式的我,決定先寫《密陽》,淨化一下看片完後的情緒雜質。。反正《艋舺》三天票房破三千萬了,應該也不缺我一篇錦上添花(←擺明偷懶)!

還記得第一次看李滄東的電影《綠洲》,是研究所期間在某間小小黑黑的電影社裡頭看的。當時還很爆笑地把片長”150分鐘”誤會成”1.5小時”,電影越看越不對勁覺得一個半鐘頭怎麼會那麼長,後來才知道自己搞錯了。

或許有人會對二個鐘頭以上的藝術電影望之怯步(《密陽》也有140分鐘),但在李滄東的電影裡頭,沒有二、三個鐘頭是無法道盡那強烈的人生密度的。但換個角度想,能在短短地二、三個鐘頭裡頭,將一群人的半生故事說的淋漓盡致,也讓我們充份感受到電影呈現時間過程的魔力。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