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96.7.3中國時報民意論壇)

二○○六年,當李安以《斷背山》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時,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台灣影人在國際影壇的極致表現。但其實早在二○○○年,台灣另外一位導演楊德昌,便以電影《一一》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殊榮。

然而,同樣得到國際影展的肯定,李安和楊德昌之後的際遇似乎大相逕庭。《斷背山》全球票房高達一億六千萬美金,李安的聲望也如日中天。反觀楊德昌的《一一》卻因版權與通路問題,不但無法在台灣上映,連DVD的發行也是一直乏人問津,直到最近才發行。楊德昌也因此對國片市場失望,移民美國。昨日因大腸癌逝世美國家中。

楊德昌的遺作《一一》從台灣的中產階級家庭出發,拼湊生活中的瑣碎物事,重現真正屬於台灣精神的社會圖像與人文關懷。可惜這類電影台灣觀眾並不買單。因為在多年來好萊塢電影的洗腦與侵略之下,觀眾對於國片早已失去信心與耐性。新電影導演的自溺與喃喃自語,成為台灣近十五年以來票房不利的藉口與理由。為什麼?

因為政府與社會並不重視藝文活動。在全球化資本流動的現在,財團間的併購與整合,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資源結構失衡。好萊塢電影挾著雄厚的資金,製作預算天文數字的商業電影,加上電影通路的蠶食鯨吞,台灣一個叢薾小島,要對抗好萊塢這個吸金怪物,只能說是難上加難。

但是我們的政府似乎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其鴕鳥心態從最近台北電影節便可略見端倪。美其名是「電影節」,觀影場所卻令人不敢恭維:中山堂與城市舞台都不是正規的電影放映場所,連唯一的豪華電影院也常因隔壁廳的商業片音效而影響觀影效果。反觀國外的電影節,不但沿路上都是電影節的宣傳旗幟,放映地點也多是設備良好的電影院。電影節做為國內外影人交流的重要時節,政府相關單位卻不願改善最基本的觀影環境,對電影節的忽視由此可見一般。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漠莎跡》(The King is Alive)是Dogma第四號作品,卻是第一部跨國製作、英語發音的電影,也是Dogma電影中最有野心的作品之一。影片描述一群原本生活在文明世界的美國人,因為黑人司機迷失了方向而誤入一座沙漠的廢棄德國礦坑。方圓百里之內渺無人跡,只有一名從德軍退出非洲後便一直居留當地的老礦工,以及許多二戰期間遺留下來的罐頭。

團員裡有名叫做Jack的年輕人,自告奮勇一人走進沙漠向外求援,其餘的乘客便守在原地等待救援。待援期間,逕爭優雅與情緒管理的中產階級,在非洲大地照妖鏡的照射下一個個現出原型,變成懷抱著醜惡慾望與滿懷恐懼的「人」。另外一名團員名叫亨利,是個能將莎劇倒背如流的劇作家。他提議在這段等待救援的日子中,排演《李爾王》(King Lear)以打發時間。而原本是隨意排演的舞台遊戲,到最後竟活生生地成為赤裸鬥爭的人性戲碼。

細看片名,便可推敲出字裡行間的劇情趣味。《荒漠莎跡》的「莎」字玩弄「沙漠」與「莎士比亞」二意的輝映成趣,編導以古諷今的安排不言可喻,而對應起「莎劇」中慾望與恐懼的描寫更令人毛骨聳然。《李爾王》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之一,描寫國王李爾因為自身的「悲劇性格」(Tragic Flaw),對小女兒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導致自己滅亡的故事。藉由排演《李爾王》我們驚見,莎翁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時空,已將人性裡所有醜陋不堪的慾望爭奪,做了最寫實的角色對照表。不禁令人感嘆時空變遷雖大,人心險惡的道德劇碼卻是幾百年來都演不膩的。

有別於拉斯馮提爾的《白痴》以超寫實的性愛場面,去反諷中產階級的假道學,以及過度的反類型與主流電影的製作方式(連攝影師和收音員入鏡也無所謂),《荒漠莎跡》一反Dogma電影為反動而刻意粗糙的極簡風格,手搖鏡頭與蒙太奇剪接竟意外地成為該片風格化的特色之一:遼闊無邊的黃色大地、對應成趣的沙丘起伏,寶藍暗灰的荒漠蒼穹……。Dogma教條中強調實地拍攝與自然打光的要求放到沙漠中,竟拍出了大自然的美麗與闇黑的神秘力量,亦替這部強烈揭穿中產階級虛偽面具的人性戲碼提供了絕佳隱喻。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名中年落魄的丹麥水電工,遇上一名遠渡重洋的中國女子。二人為了從彼此身上互利而假結婚,卻意外發展出真實情感。有如丹麥版《綠卡》的《中國先生》,在導演Henrik Ruben GENZ的鏡頭下,巧妙結合二個不同文化的元素,交織成一幅既喜樂又悲傷的浮世繪。

Keld是一名過氣的水電工。由於生活過於無趣,老婆背著他紅杏出牆還要求離婚跟膳養費。為了籌措這筆錢,Keld答應對面中國餐廳的老闆Feng,娶他妹妹Ling為妻,幫她拿到簽證,藉此賺取傭金。

Ling不會說丹麥文,Keld不會說中文,二人結婚之後雖然同居卻分床睡,連溝通也是比手劃腳,雞同鴨講。但日久生情的異國夫妻,竟發展出「愛情,不用翻譯」的戲碼。就當Keld拚命學中文,想用「我愛你」三個字對Ling告白時,沒想到原本離開的前妻卻出現要求復和,甚至以揭發假結婚為由做為要脅……。

在《中國先生》裡頭,我們還是看得出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稍嫌浮誇的東方主義想像(如傳統的大家庭、像清裝而不像時裝的打扮,以及鄔君梅不離身的旗袍),但導演Henrik Ruben GENZ用冷調的鏡頭,將焦點集中在二個不同的文化,如何藉由「婚姻」的連繫,而產生觀念上與情感上的衝擊。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各位看到標題,可別以為我是來靠么啥一個六年級後字輩的老人,感嘆青春的流逝或是歲月不饒人之類的,只是講講近況罷了。

為了做一部電視連續劇的田野調查,昨日和該片的製作人、執行製片與電視台的相關人員一塊做火車到了花蓮的慈濟中學(嘿嘿嘿,知道是哪個電視台了吧),訪問該校的師生。

我們這回要做的人物,是花蓮慈濟中學的傳奇學務主任曾主任。她厲害的地方在於,全校每個年級、每位師生她幾乎都認識。而且學生遇到她,都當做是見到最好的朋友般的推心置腹,沒有任何的隱瞞。能夠做到這點,便可推算回去,曾主任也是相對地投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學生的輔導與互動上。光是聽她輔導學生的個案,大概就可以做個百來集的「我們這一班」之類的節目了。

在進入訪談後,我們得知曾主任一直在輔導一個個案:那是一名小時候親見看到父親上吊自殺,長大之後一直有自殘傾向的問題少年,常常嚷嚷著要自殺。而曾主任輔導他的方式,就是要他每晚十點鐘打一通電話給她,每天跟她聊個五分鐘,聊今天過的如何,以及每天的成長。不多不少五分鐘,再多一分鐘就掛電話(因為不想變成依賴)。我們一直認為是個很酷的個案,所以一直想辦法要變成戲劇橋段編到劇本裡頭去。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公共電視:《創意新世代》

由盧大寶導演(按這裡有網誌),金桔粒攝影與執行製作的公視紀錄片,《上影新革命》,將在今天晚上十點,於公共電視13頻道播出。想當初在研究所期間缺乏資源只有熱情,什麼事都只能二個人自己跳下來做。現在回想起那段過程,有點瞎,有點搞不清楚狀況,卻也是誤打誤撞,忠實地紀錄了這三年來,國片發展的過程,以及七年級導演的現象。

曾經有那麼一陣子,靠著一、二部商業發行國片的大賣,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七年級導演現象蔚為顯學。一度讓人產生,臺灣電影必須靠這批新導演的新思維來拯救的錯覺。也因為這個原因,製作公司以「7-UP」為主題的概念逐漸成形,策畫了四部紀錄片,分別以各個領域有亮眼表現的七年級生為主角,藉由紀錄他們的創作過程,去爬梳七年級現象的脈絡,以及後續的發展。

只是,臺灣電影這幾年,到底是跌到谷底的起死回生,還是欲振乏力的夕陽工業?這問題心中的答案,恐怕是不同的導演製片,人人各有一把尺,莫衷一是。這部紀錄片從二○○五年的台北電影節開始紀錄,一直到今天二○○七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的前夕。當初被看好的七年級現象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沒有發生當初「救國片當屬青年」的熱血效應。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May 06 Sun 2007 03:59
  • 小夏



夏天到了,那盼望已久、不用再跟暖爐與手套奮戰的夏天,在某日情不自禁地打開電風扇的那天,悄悄地來到。

人總是到了夏天就忘了冬天的感覺。在冷颼颼的冬夜裡總想著不用穿外套騎車的夏天,而在揮汗如雨的夏日就想念寒冬中窩在外套裡的溫度。我們總是無法珍惜當下的美好,只會對得不到的幸福有所期望。

前幾天在整理工作室時,找到一張藍色封面的燒錄光碟,上面用墨水筆潦草寫著”Explosion in the sky”四個英文字。我一時間認不出這張CD是誰燒給我的,只是將它放進電腦裡頭播放。沒想到第一個音符一出現,小夏的身影像閃電般掃過腦海:一個我幾乎忘卻,卻又曾經相識的朋友。

小夏和我是在一場品酒會認識的。那時我在寫論文,每日苦惱至極,於是被朋友抓去參加一個品酒活動,解解壓。小夏也是被同一位朋友臨時叫來。在那之前,我們彼此不認識,也對於約翰會不會走路不感興趣,只是莫名其妙被編在同一組,聆聽並體驗著,有錢人的喝酒步驟。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前陣子跟幾個朋友,合租了一個地方,買了幾張桌子和櫃子,大夥東拼西湊的,好不容易整理出來一個空間,然後把所有的電腦器材搬到那小小的房間,順了一下電視線與網路線。花了二天的時間整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陽春工作室"Reel Asia Studio"就這麼開幕誌慶了。

不知道是個性使然還是後天影響,每到一個新的環境,我就會開始規畫自己的空間,就好像狗兒用尿液來界定自己的勢力範圍。這幾年整理房間下來,我發現自己好像蠻喜歡被「包圍」起來的感覺。

怎麼說呢?只要陌生人第一次來,都會覺得我的桌面很整齊,每樣東西都井井有條的擺放好,但整體來說就是缺乏裝潢的設計感,因為桌上的東西總是東放一堆,西擺一塊,像砌磚一樣,把自己的性格與想像力構築起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OK,我真是服了日本人了,他們拍純愛電影真是有一套。連我這個很少看純愛電影的大老粗,看了《現在,很想愛你》("ただ、君を愛してる"),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走出戲院。

跟以前的我比起來,我算是對純愛電影有免疫力的了。前幾年吹起的「純愛」風潮,我也只看過《現在,很想見你》而已。聽說很多朋友到戲院看完電影後,一個個哭的像豬頭。冷血如我坐在觀眾席裡卻沒有鼻酸的衝動,只覺得過於超時空的設定和總是聯想到小叮噹「任意門」的時空之門,讓我難以融入中村獅童與竹內結子的純愛之中。

二年後,我衝著宮崎あおい的關係,進戲院看了另外一部純愛電影,《現在,只想愛你》("ただ、君を愛してる"),看完之後才讓我對純愛電影完全的改觀。

改編自日本純愛作家市川拓司的作品,"ただ、君を愛してる"講的其實是再普通也不過的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女主人翁里中靜流(宮崎あおい 飾)是個身材像小孩子的大學生,第一天開學時就碰到瀨川誠人(玉木宏 飾),一名清秀斯文的男同學。之後,靜流大膽地向誠人示愛,無奈誠人當時喜歡是班上另外一位女同學美雪(黑木美紗 飾),所以一直將靜流視為小妹妹。里中靜流看透了自己身材上的弱勢,於是向誠人承諾,以後她也會變成一位人見人愛的大美女,讓現在喜歡美雪的誠人,在未來一定會愛上她……。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最近很忙,腦袋轉的都跟工作有關。那是一種無意識的發條動作,滴搭滴搭規律地移動我的生理秒針。許多信手拈來的靈感、電影心得、日常生活的經驗反芻,在制式的工作框架裡,皆無法用縝密的思緒理成一篇條理通順的文章。

這是我的毛病,就是對許多抽象的事情無法說的清楚,若想要講清楚,就會變成流水帳,再有趣的概念都變白開水般索然無味。到底當一件抽象事物被我轉化成文字描述時,其產出是形而上本質的敗壞,還是形而下的再建構?

老子說「道可道,非可道」,抽象事物若可具體描述,那還稱得上抽象嗎?雖然說我總是儘量讓文字貼近真實情緒,用自己的理解詮釋對這個世界的觀感,並期盼別人的認同,但進入工作框架的我,似乎再也無法用真實的語言去說自己的故事了。

語言是一種習慣、創作也是一種習慣。當工作填滿了你的行事曆,僅存時間的只剩下吃喝拉撒睡。你的智能狀態只有產出(output)而沒有產入(input),就像是擰濕毛巾一樣,先是扭出一大片水,然後被一滴滴榨乾。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金桔粒側拍的第一部國片,《巧克力重擊》即將要發行DVD啦
這片DVD可真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哩
裡頭除了精彩的正片不說,還有金桔粒拍攝的《巧克力重擊:幕後花絮紀實》哦
全長三十二分鐘!

想看全台灣第一部嘻哈電影嗎?
想看電影團隊全台走透透捕捉到的台灣風光嗎?
那你就不能夠錯過《巧克力重擊》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209276021.jpg
很久之前看過一則網路新聞,報導許多已經離開人世的日本女優的死因。令人驚訝的是,自然死亡的女優極少,大部份都是死於黑道尋仇或是自盡。看到這則新聞不禁讓我心頭為之一驚,看似動人可憐的女優世界背後,其實是一個充滿污穢人性的都市牢籠。

《公主追殺令》就是這麼一部,試著贖罪而又無能為力的成人卡通電影。

《公主追殺令》以一名小女孩Mia的角度,剖視當今社會盛行且無法無天的情色工業。一名叫「公主」的AV女優,由她主演的「公主」系列大受好評,讓她享受到成功的滋味。但卻因過度沉溺於紙紙醉金迷的奢華糜爛,不久便因濫用藥物而暴斃身亡。

「公主」的哥哥奧古斯特是名傳教士。為了保護「公主」遺留下來的女兒Mia,而前去處理「公主」的後事。卻在多處查覺「公主」的死因並不單純。為了替「公主」平反,傳教士帶著Mia,用自己的方式替妹妹報仇,踏上了這段「公主追殺令」的過程。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Photo by Kai Cheng)

由於我家露露姐的留言,讓我回想起一些跟鞋子有關的回憶。

聽聞前菲律賓總統馬可仕的夫人伊美黛(Imelda)有鞋三千雙,村上春樹筆下的東尼瀧谷的妻子也有「整個房間堆積如山的七號洋裝及近兩百雙的鞋子」。其實愛鞋的不只女生,就連我弟都有好幾雙喬丹N代的運動鞋。每次看到他帥氣的蹲下來整理鞋子,然後意氣風發的出門打籃球時,我好像看到哪吒顯靈般,騎著風火輪般從我家呼嘯而過。

而身為他老哥的我,不需要風火輪的加持。只要有一雙藍白拖鞋,我就可以全省走透透了。會這麼說絕不誇張,因為從小到大,我就對於自己的「鞋事」很不在意。

話說我小時候就不太喜歡穿鞋子,總喜歡光著腳丫,在家裡四處走走。而這習慣看在有潔癖的老爸眼裡,簡直是違反原則。對於我在家裡面不穿拖鞋這件事一度非常感冒: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圖片取自網路)

是的,我需要一個衣櫃。

話說我不是一個衣服很多的人。從小到大,我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是由家人幫我打點,所以平時並沒有買衣服的習慣。倒也不是多依賴,而是我對於買衣服這件事情是,真‧的‧沒‧有‧概‧念。

對我而言,衣服只要乾淨整齊不破損,不管Logo上的鱷魚是起立還是趴下,甩尾還是倒掛金勾,我都願意給它們一次機會穿在身上。而被我穿上的衣服通常都會跟我做好朋友,因為我捨不得丟。除非碰到換季破損或是人變胖(第三點的機率近年來大增),否則我是決計不丟衣服的。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Queen.jpg說實話,我比較喜歡本片一開始的譯名:《女王陛下》。雖說女「王」與女「皇」有其定義上的差別,但《女王陛下》至少翻出"The Queen"背後所代表的權勢地位與王室正統性。現翻成《黛妃與女皇》不但分散了焦點,原先「女王陛下」的氣勢似乎也消失無蹤。

西元1997年八月,搭載英國黛安娜王妃的轎車為了躲避狗仔隊的追逐,撞毀於巴黎的地下道。黛安娜王妃傷重不治死亡。因黛妃本人的話題性以及皇室與媒體的惡質關係,黛妃死訊一傳出,除了震驚全世界外,關於皇室陰謀論的諸多揣測也甚囂塵上。《黛妃與女皇》就是以黛妃死亡後的七天內,英國皇室的代表人物伊莉莎白二世與新首相東尼布萊爾所領導的工黨政府,二者之間微妙的政治角力與拉鋸關係。

電影從女皇與畫家的對話中展開。那天是英國首相選舉的投票日。白金漢宮外頭人聲鼎沸,英國現任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卻好整以暇地端坐宮內,擺pose做模特兒讓人畫肖像。透過二人的對談,我們得知女皇雖然擁有整個英國,卻連最基本的「投票權」也沒有。(註1)象徵英國女皇只有虛名,沒有實權。除了在爵位勳銜的頒授上可以執行效力,卻無法在政治決策上做出貢獻。

即便如此,英國女皇仍然以舊有傳統自居在位。出生於西元1926年的伊莉莎白二世,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她於1952年(26歲)加冕成為女皇,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伊莉莎白二世這個角色,在老牌影星海倫米勒的詮釋之下,活脫似從現實生活裡走出來的人物。電視新聞裡的伊莉莎白女皇或許略顯老態,而電影裡的海倫米勒則是神采奕奕,一舉手一投足間皆散發出女皇的威嚴。光是看她收放自如的演技與散發出來的不凡氣質,本片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另外一位靈魂人物-也就是英國當今首相Tony Blair-則由英國性格演員Michael Sheen所飾演。Tony Blair在電影裡頭是個討喜的聰明角色,不但周旋於王儲與女皇的母子之間,還成為政府與皇室關係之間的潤滑油,甚至成為皇室的發言人。Tony Blair一開始的形象立場,原本和他妻子一樣,是反對君主制度的(這從他們第一次晉見女皇,對宮中繁文縟節的不屑一於便可略知一二)。但是到了片尾,Tony Blair態度大轉變,反而變成擁護伊莉莎白二世,甚至排除眾議替女皇說話。關於這個轉折,編導提出一個非常曖昧的論點,也就是首相與女皇之間,逐漸發展出情同母子的君政關係。由於Tony Blair出生於西元1953,正好是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後一年。或許是年齡上的巧合,暗示Tony比較能夠以兒子的角度,將心比心地替伊莉莎白二世設想。

對照起海倫米勒的威嚴莊重,伊莉莎白二世身邊的二個男人-菲力浦親王和查爾斯王儲-就顯得卑微不堪。美國老牌演員James Cromwell飾演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力浦親王。在母權社會的制度下,他在女皇邊的叨叨絮絮全變成八婆式的碎碎念,完全失去男性的尊嚴。若說伊莉莎白二世是個尚能接受現代化的保守派女皇,那菲力浦親王根本就是食古不化的老頑固。所有女皇所做的決定,他都有意見。可惜他所娶的是母儀天下的英國女皇,無論再怎麼不爽,檯面上也沒有他說話的份量。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沒看電影前,我是被《回魂》的預告所吸引的:充滿鬼片的駭人氣氛、懸疑緊張的推理情節,再加上《不死咒怨》女主角Sarah Michelle Gellar的精湛演出,有什麼比懸疑驚悚加追殺美女的鬼片,要來的更吸引人呢?

只是看完《回魂》之後,我不但回不了魂,還唾罵自己,為何不接受片名的暗示,直接”Return”算了。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好萊塢的鬼片除了《靈異第六感》和《神鬼第六感》外(註:正巧這二部片的導演都分別來自其他國家,印度和智利),難道就都沒有可以拿來說嘴的嗎?《毒鑰》或許尚稱內容與驚悚兼具,其他改編自日本鬼片的作品(《鬼水》、《七夜怪談:西洋篇》、《剎靈》、《不死咒怨》系列等)都只是舊酒裝新瓶,毫無新意。現在甚至連號稱以劇情取勝的獨立製片,也製作出令人啞然失笑的無言作品。

《回魂》的故事描述一名運輸業的業務代表喬安娜(Sarah Michelle Gellar飾),自從11歲那年出了車禍後,便開始出現一些揮之不去的幻覺。某次出差時,喬安娜夢到一位素未謀面的女子被慘酷殺害的過程。當她試著去找出夢境背後的真相時,卻發現夢境女子的險境竟與自己的幻覺不謀而合,同樣悲慘的命運即將發生在她身上……。

《回魂》有個看似不錯的劇情簡介,很可惜地在名不見經傳的導演Asif Kapadia的執導之下,竟變成步調沉悶且難以下嚥的地雷片。裡頭除了Sarah Michelle Gellar的演出尚有可觀之處外,其他部份幾乎乏善可陳。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陣子跟某位廣告界的前輩出班,在換場景的路上他講了一句至理名言:「做廣告最大的陷阱,就是大家都認為自己懂廣告。

當然我不是做廣告的,這話乍聽之下只覺得有趣,有點玩弄文字遊戲的俏皮,卻不是很了解這話背後的真正涵義。若以表面文字去拆解的話,或許是對許多廣告人的主觀/刻板印象意有所指吧:大家都認為自己才知道什麼樣的商品應該要怎麼賣。但說穿了也不過是滿足或投射了自己的價值觀,那產出不見得為民眾所接受。

雖然我對那句話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悟,但是若稍微改編一下,或許堪可形容我現在生活的處境。那就是:「做soho族最大的陷阱,就是大家都以為自己有自制力。

自研究所畢業二年後,經歷了一些朋友間的轉變:找工作和跳槽,與長期交往的男女朋友分手,或是結婚。不管什麼因緣巧合碰在一起,大家開口的第一句話都是問說:「你現在是做什麼的?薪水多少?」大部份的人都有個正常的工作,埋怨的事也幾乎千篇一律:埋怨工作內容有多重、老闆有多機車,薪水有多低……等族繁不及備載。等他們抒發完情緒後,問起我的近況時,我總是會扭扭捏捏的說:「呃……我現在……是蘇活(SoHo)族。」

叫「蘇活族」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其實大部份的時間都不務正業。每天閒的時候就是待在電腦前面打打B、逛網站、看看電影。忙時會從朋友或從朋友的朋友那PASS過來一些工商服務的小案子,不管預算大小一律通接(有陣子被人給個稱號,叫"Low Budget Terminator",「低預算終結者」)。除了拍片和吃飯之外鮮少出門,拍完後就躲在家裡面剪接,接接文字的案子。基本上算是過著繭居的生活,待在家裡的時間長到髮上都快築巢、耳邊都快長繭了。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最近幾年來,泰國鬼片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似乎是越來越高了。從早期的《幽魂娜娜》、《三更》系列的泰國短篇,到前一陣子頗受注目的《鬼影》、《邪降:惡魔的藝術》,到最近上映的《嚇死鬼》(非常鳥的片名)。泰國電影工業正一步步扭轉台灣觀眾對鬼片的接受度與印象。就在日本鬼片式微、韓國鬼片漸漸玩不出新意的潮流之下,泰國鬼片無異給了我們一個新的選擇。


《嚇死鬼》以現代泰國為背景、傳統泰國舞蹈做為戲劇元素,將一項充滿異國色彩的文化活動,轉化成令人膽戰心驚的鬼片橋段。劇情描述一名懷抱著明星夢的少女「婷」,為了爭取成名機會,參與了警方「還原犯罪現場」計劃裡演出被害人的角色(註1)。在她的「演藝生涯」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國名模「明」被丈夫殺害的社會案件。婷為了揣模這個角色,不但反覆觀看「明」生前的錄影帶,甚至還到了案發現場,親自感受「明」被殺害時的恐懼。然而,就在她的角色越接近「明」的同時,卻不曉得「明」的幽魂已經離她越來越近。

(當然,以上的電影簡介並不完整。但是由於本片的劇情過於複雜,難以用精簡的文字描述,只能夠講個大略。)

不論是在氣氛的營造、鬼魂的扮相,以及音效和剪接的搭配,《嚇死鬼》都是以嚇死觀眾為最高指導原則。我特別喜歡「婷」模擬完被害者後,在犯罪現場拜拜時,那些往生的人又一個個出現在她面前。那種陰魂不散的鬼魅,才是鬼片裡頭真正令人揮之不去的恐懼。

除了恐怖氣氛的營造,編導似乎有意在形式上做一些改變。這些改變並非不好,只是似乎沒有「原創」的感覺。當我看到演員撞邪失態,導演即時喊「卡」那場戲時差點吐血。片中疑似膠卷卡住的效果早在彭氏兄弟的《見鬼》第一集的開頭玩過了。以拍片為背景,利用「劇中劇」的方式來詮釋鬼片也非首創,日本導演清水祟早在《輪迴》裡面就已經利用電影與DV鏡頭,做了女主角/觀眾的主客觀的調換遊戲。一方面讓觀眾進入導演的全知觀點,另一方面透過女主角的視野來重建整個事件的發生源由。《嚇死鬼》裡頭的戲中戲卻只是像多拉出來的線一般。無法看出戲裡戲外的戲劇衝突。連形式都嫌老梗了,接下來發展的劇情更是令人感到不奈。前頭的表現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接近結尾的半個鐘頭幾乎毀掉整部電影。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 Jan 21 Sun 2007 03:39
  • 咳嗽

上禮拜出了一個外景,回家後立刻覺得身體不對勁。當天晚上早早就在床上躺平,卻在半夜三點被自己的咳嗽給咳醒了。

自從退伍之後,我便開始一連串大小不斷的輕咳。平常時不會很嚴重,只是稍微覺得喉嚨癢咳幾聲了事。但近一年來咳嗽的頻率似乎有漸驟的趨勢,從三日一小咳、五日一大咳到百日咳。咳咳咳咳咳,咳出了許多精力和養份,卻沒有咳掉一滴脂肪。

然後這個咳,到上個禮拜感冒生病後突然加重了起來。只要一咳就無法停止,喉嚨裡面好像裝了一個幫浦不斷把肺裡的空氣裡咳出去,有時甚至咳到聲音都啞了,幾近到反胃的感覺都無法停止。

有人說我過度勞累,要我多喝熱水多休息;有人說這是流感,跟我握手恭喜中鏢後,再叫我馬上去看醫生。當然我感謝所有關心我的朋友,只不過以往生病,我總是習慣讓它自己好,而絕少去看醫生。當然不去看醫生這回事,跟經濟有關,也跟有沒有繳健保費有關。但最重要的是,我實在是太懶了。懶到只會在MSN上面掛病號在部落格裡面靠么,就是懶的拔動肥腿到附近的診所和醫生做好里鄰互動。

當然這個懶是要付出代價的。我的咳嗽越來越嚴重,嚴重到連睡在隔壁房的學妹晚上都會被我的咳嗽聲嚇的膽戰心驚,深怕狂咳後下一秒鐘的平靜,不是我已經止咳化痰進入夢鄉,而是駕鶴西歸跑去和王母娘娘做伴。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在前面:

這篇義大利遊記拖了好久好久。當初本來打算從義大利回國後,趁著記憶猶新立刻動筆。但是回國後就一堆鳥事等著處理,等一個段落後,整個寫作的fu都不見了。再加上碰到案子空窗期成日閒賦在家,連打鍵盤都嫌麻煩,所以才會拖到現在才寫遊記。若非製片James向我邀稿,我還真忘了這回事。

其實倒也沒有那麼必要寫一篇遊記出來。畢竟我到義大利的工作是拍片,而不是寫文章。只是此行收獲頗豐,也碰到許多有趣的人事物,不下筆就覺得可惜。因此,就當做是紀錄自己生命的歷程,特此為文。

(正文開始)

今年六月,製片James接到一個案子,很興奮的打電話告訴我說:「要不要去義大利?」我還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他才慢條斯理地向我解釋:原來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籌備四年的基督文明畫展,終於將在2006年12月15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這是台灣第一次向教皇國與義大利的六個博物館出借三十二幅藝術畫作到台灣展覽,意義非凡。站在博物館學的專業考量下,認為有必要成立一支紀錄片小組,鉅細靡遺地將策展的過程紀錄下來,包括籌辦的經過、與國外博物館交手的流程,以及--對我們來說也是最重要的--義大利美術館包裝畫作的完整過程。

我是金桔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